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其他公文

    • [ 索引号 ]
    • 11500112009315877L/2025-0008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综合政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政府办公室 
    • [ 生成日期 ]
    • 2025-06-27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8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渝北区“提升公众急救能力”

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国有企业,有关单位:

为推动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做好“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民生实事项目,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渝北区“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渝北区“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民生实事项目

实施方案


为有力有效推进 2025—2027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提升公众急救能力”在我区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提出的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全面实施“救在身边”行动,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引领和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2027年,在公众急救领域动员整合资源,大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科学配置急救设施设备和志愿队伍,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公众急救能力,努力提高生命急救服务群众可及性,更加惠民便民、协同高效,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大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全面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培训推广急救技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众急救能力提升行动,应急救护知识普及6万人次以上,培育新增救护培训师资30名以上,复训救护培训师资100名以上,构建“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场景。

——科学配置急救设施设备和志愿队伍。在区内公共场所布设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等急救设备,积极招募培育应急救护志愿者,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救护资源触手可及的“人人能急救”“救在身边”场景。新增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按每10万人不低于4.4台的标准在重要公共场所配备AED。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急救知识技能普及行动

1. 提升急救知识“五进”普及。全面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每年新增培训急救知识2万人次以上,3年培训6万人次以上,提高普及率3%以上。(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各镇街)

2. 加强机关干部培训。区级各部门、各镇街、区属各国有企业等机关单位要加强本单位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对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将本单位干部职工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工作计划,积极对接区红十字会,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应急救护培训。(责任单位:区级各部门、各镇街、区属各国有企业)

3. 加强校园领域急救技能取证培训。向学校师生推广救护技能,开展学校师生救护员取证培训,守护校园安全。依托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创建工作,每个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均培训持证救护员。(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教委)

4. 加强交通领域急救技能取证培训。向交通领域推广救护技能,每年为交通枢纽(客运站)、高速路服务区、机场、轨道交通、火车站等交通站点培训持证救护员。(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交通运输委)

5. 开展暖警护警行动。向公安干警推广救护技能,结合警训和警务保障工作开展“渝你护警”活动,对区公安分局及各派出所开展救护员取证培训。(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公安分局)

6. 加强景区急救守护。向景区景点推广救护技能,推进景区景点工作人员、服务人员急救技能取证培训。(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文化旅游委)

7. 加强窗口人员取证培训。每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建、市场监管、通信运营商、金融、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办事服务窗口开展持证救护员培训。(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人力社保局、区政府办、各镇街)

8. 提升救护师资储备。每年新增合格师资10人以上,3年新增30名师资,为救护知识普及和技能认证提供造血能力。每年复训(延长认证)师资33人次以上,3年复训师资100名以上,确保拥有高质量救护培训师资队伍。最大限度调动各类资源支持基层救护知识普及工作,红十字会与卫生应急师资能力和培训体系互认,为知识普及提供更多渠道和动能。(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卫生健康委)

(二)开展急救设施设备布局行动

9. 布局AED等急救设备。分年度在公共场所布设AED等急救设备,通过财政投入、社会募集等方式在轨道交通、交通枢纽、商圈、体育场馆、学校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配置AED、急救箱(包)等急救设备。通过3年时间,公共场所配备AED达到每10万人不低于4.4台。(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卫生健康委、相关区级部门)

10. 建好全国急救试点学校。在区内中小学开展急救试点学校建设,完善校园急救设施,全面向师生推广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创造健康校园环境。(责任单位:区教委)

11. 用好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运营维护好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作用,根据需要完成基地升级改造。(责任单位:仙桃街道、区红十字会)

(三)开展公众急救宣传行动

12. 强化媒体宣传。融媒体平台加强对“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民生实事项目的专题宣传,持续在融媒体平台上推出民生实事典型案例深度报道,集中宣传我区在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方面的政策举措、工作安排、进展动态、做法成效和先进典型。(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融媒体中心)

13. 举办宣传活动。在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相关时间节点,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制作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海报,在人群密集区域张贴宣传,电子屏幕播放宣传视频,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各镇街)

(四)开展急救志愿服务行动

14. 救护资源转化。在救护培训课程中推广志愿服务精神,动员急救技能取证培训合格的人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应急救护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常态化参与基层社区急救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伍。(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

15. 落实服务分布。志愿服务队伍明确服务对象和范围,将急救志愿者的服务落实分布到AED布局点位、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确保岗位有效运作。组织应急救护志愿者参与重大节假日交通运输、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活动及重大会务活动的救护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区红十字会、区卫生健康委)

三、工作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工作领导。“提升公众急救能力”项目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各单位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主动认领工作任务,融入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落实。

(二)完善保障,加强协同配合。各责任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开展工作。发改、财政等单位要统筹政策和预算,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各镇街要发挥“141”基层智治体系作用,做好任务分解,促进工作落地。

(三)周密部署,确保质量进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挂图作战、定期会商、专项督办,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调度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开展成效评估和进度督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义学路32号
网站标识:5001120002 ICP备案号:渝ICP备080017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81号
渝北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