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渝北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的政策解读
近日,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渝北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便于社会公众准确理解政策、下级机关准确执行政策,现对政策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健康中国战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确保遏制艾滋病流行目标如期实现,2025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24〕51号),印发《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 年)》(渝府办发〔2025〕16号)文件,参照市行动计划,渝北结合区级实际,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专题研究。征求部门意见,经过多部门充分讨论,在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上,最终形成《行动计划》。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分为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3部分。
(一)工作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11项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30年,全区艾滋病诊断发现比例、治疗覆盖比例、治疗病人病毒抑制比例均达到95%以上,新发感染呈现下降趋势。
2.具体目标:
|
指标 分类 |
指标 |
2025年 |
2027年 |
2030年 |
|
检测 发现 |
全人群艾滋病检测比例(%) |
≥45 |
≥50 |
≥55 |
|
艾滋病诊断发现比例(%) |
≥90 |
≥92 |
≥95 | |
|
治疗 随访 |
艾滋病存活感染者治疗覆盖比例(%) |
≥95 |
≥95 |
≥95 |
|
艾滋病治疗病人病毒抑制比例(%) |
≥95 |
≥95 |
≥95 | |
|
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传播率(%) |
<0.3 |
<0.3 |
<0.3 | |
|
宣传 干预 |
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
≥90 |
≥90 |
≥90 |
|
重点人群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
≥95 |
≥95 |
≥95 | |
|
艾滋病感染者权利义务知晓率(%) |
≥95 |
≥95 |
≥95 | |
|
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干预覆盖比例(%) |
≥95 |
≥95 |
≥95 | |
|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较5年前减少幅度(%) |
≥10 |
≥10 |
≥10 | |
|
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 |
≤0.2 |
≤0.2 |
≤0.2 | |
|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
<2 |
<2 |
<2 |
(二)重点任务,包括7大行动的实施。
1.实施宣传教育行动。
增强全民艾滋病防治意识,深入推进重点场所宣传教育,精准开展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2.实施综合干预行动。
推广使用安全套,对重点人群开展行为干预,并加强合法权益保障和人文关怀。
3.实施扩大检测行动。
实行“一地一策”差异化检测,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地区主动筛查,提高检测覆盖面。
4.实施治疗随访提质行动。
设立治疗管理办公室,健全治疗服务体系,推进抗病毒治疗扩面增效,不断提高随访服务质量。
5.实施综合治理行动。
巩固控制注射吸毒传播成效,深化治安综合治理成效。
6.实施消除母婴传播行动。
强化及早检测,规范干预服务。
7.实施防治能力提升行动。
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完善监测检测网络,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发挥示范区引领创新作用,强化队伍建设。
(三)组织实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支持和强化指导评估3个方面。
三、政策问答
1.《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3部分,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实施宣传教育行动、实施综合干预行动、实施扩大检测行动、实施治疗随访提质行动、实施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消除母婴传播行动、实施防治能力提升行动7个方面开展,有序推进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
2.《行动计划》中重点人群有哪些?
农村留守人群、中老年人、学生群体、流动人口、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MSM)、性病就诊者、术前/受血前/住院就诊者等重点科室门诊人群、吸毒人群、孕产妇及婚检人群、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人群。
3.艾滋病患者的优惠政策是什么?
政府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感染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包括:(1)农村及经济困难的城镇患者可免费获取抗病毒治疗药品;(2)自愿检测者享受免费咨询和病毒初筛检测;(3)感染孕妇免费获得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4)艾滋病遗孤享有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指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并扶持有劳动能力者就业增收。
4.如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落实“逢孕必检”,孕产妇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95%以上。对感染孕妇提供规范用药、安全助产、科学喂养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孕情追踪和信息对接制度。
四、专业名词解释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经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经母婴传播。艾滋病毒侵入人体后,若无药物控制,则会持续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进而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可预防,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诊断发现比例:指实际诊断发现的艾滋病病例数占估计存活艾滋病病例总数的比例。该指标反映防治体系中病例发现的效率,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核心监测目标。
病毒抑制比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中,病毒载量降至检测限以下的比例,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核心指标。
暴露前后药物预防(PrEP/PEP):暴露前预防(PrEP)是指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病毒行为之前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的干预措施;暴露后预防(PEP)是指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药阻断病毒,减少感染概率。
监测哨点:在特定区域或人群中设立的艾滋病疫情监测点,用于收集高危人群(如暗娼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等)的感染数据,指导精准干预。
五、“一地一策”差异化检测分类标准
以镇(街道)为单位,在全人群感染率≥0.5%、0.25%—0.49%、0.10%—0.24%的地区,分别针对18—64岁人群、35—64岁人群、50—64岁人群每年组织、动员开展1次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六、相关政策的查阅途径
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网站、渝北区政府网公众号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