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649477D/2024-00005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大数据函〔2024〕48号 
    • [ 主题分类 ]
    • 信息产业(含通信)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大数据发展局 
    • [ 生成日期 ]
    • 2024-05-15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8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提案第390号的 复函

童立强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六届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智慧渝北大数据建设的建议》(第390号提案)已转由我局办理。感谢您对我区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对贵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认真落实。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以来,渝北区紧密围绕关于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加快点上攻坚突破、面上整体推进,努力打造重点领域实用实战成果。主要工作如下:

(一)高位谋划推进,工作体制机制加快健全

围绕数字重庆建设总要求,坚持全区一盘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保障、规范化语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重庆渝北实践。一是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书记、区长为组长的渝北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区主要领导、区数建办、7个专题组定期调度机制。二是制定推进数字重庆建设“1+8”方案,出台核心业务、三张清单规范、应用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20余个,编印浙江先进案例537个、术语定义和问题答疑小册。三是区数建办、各部门、各专题组扎实推进统一话语体系,积极参加、组织培训共计76次,参训人次超过1.7万,着力规范化语体系。

(二)统筹数字资源,强化一体化数据平台能力。

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形成算力存储“一朵云”、通信传输“一张网”、数据要素“一组库”,建立数字资源“一本账”机制。一是持续推动IRS应用、能力组件编目管理,实现全区应用、能力组件统一管理、统一调用,能力组件贡献数据位居全市前列。二是数据归集工作全区部门、镇街全覆盖,共计编制数据目录3848类,数据归集率和治理率均达到100%。三是强化云、网基础资源管理。摸清全区云服务使用底数,制定私有云迁移方案,有序开展迁移。开展全市统一视联网建设,预计建设视联网视频会议系统部门30个点位,镇街22个点位,村社5个点位。四是加强“渝快政”推广使用,完善基础功能、深化协同功能,整合接入各类政务应用,推动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应上尽上”,实现组织在线、人员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目前,全区注册人数1.6万余人,接入应用44个,总体推广使用情况位列全市A等,有效优化部门间沟通机制不完善问题五是率先推进数字底座。建设渝北区物联感知管理系统,并升级为市级平台,实现物联感知设备统一编目、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共享,推进感知资源共享频率和实效“双提升”。编制感知资源目录40万余个,接入烟感、灯杆、摄像头等感知设备37万个,感知设备编目量和接入量全市前列,有力支撑强降雨综合场景;完成21个镇街L2级三维实景地图的建设,任务完成率100%,实现三级治理中心和基层智治中心调图使用。

(三)抓实核心业务,推进全区“一件事”谋划

以推进全区各级各部门核心业务梳理为基础,深度谋划“一件事”,承接全市综合场景试点,实现治理模式变革、方式重塑、能力提升。一是全方位推动核心业务梳理,完成五轮核心业务梳理,实现部门、镇街全覆盖,累计梳理核心业务430个、拆解业务事项2.2万项,全市第二。查找突出问题2085个,构建多跨场景1050个,谋划改革举措1548个。二是统筹紧抓“一件事”谋划,针对“发展、服务、治理”等领域进行“一件事”谋划95个。已审批通过纳入区县名录库的2个(满天星软件产业发展一件事、物业纠纷化解一件事)。三是推进强降雨综合场景应用试点,“强降雨灾害应对”是多事件、全市域的综合场景,重点承接“危岩地灾、城市内涝”子场景,通过区治理中心三级贯通全程跟踪实现“预警、防控、处置”等工作闭环,保障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四)推进协同智治,“多中心合一”运行初见成效

抓好机制建设、平台部署、应用流转,大力推进区级治理中心建成投用,确保治理中心实战实效。一是先后组建治理中心专班、治理中心筹备组,加强三级中心上线联动,聚力推进治理中心实战实效。完成治理中心实体大厅优化投用,形成“实战枢纽+城市大脑”的实体载体。二是加快场景应用贯通,实现实战实效,围绕“七大板块”,区级治理中心应用贯通41个,全市排名第一。已办结事件4.3万余件。三推进“多中心合一”创新机制,全市率先试点出台“多中心合一”工作方案,得到数字重庆大会点评认可。围绕平急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监测调度结合,平时多部门一体化办公,实现数据互联、中心调度、一体指挥;战时转换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统一领导、三级响应、协同联动、高效处置。四是构建区级带镇街格局,区治理中心发挥实战枢纽作用,自上而下明确业务边界,“一镇街一策”印发法定事项和协同配合清单,推动镇街全面正确履职。镇街中心发挥联勤联动作用,分板块建立核心业务构架图、分业务编制工作流程图,提升挂图作战与实战赋能支撑能力。区治理中心联动仙桃街道治理中心应对健身机构“跑路”工作机制,入选全市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十大优秀案例。

(五)加强前端建设,基层智治体系逐步健全

强化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推动智治体系有形向有效转变,智治平台赋能治理效果明显提升。一是推动完善基层智治体系架构,印发《工作方案》细化镇街“141”体系构架,明确区、镇街业务边界,指导镇街设立工作岗位、细化岗位职责、落实岗位人员,建立晾晒评价机制,晾晒先进、激励后进,推动提升智治体系运行质效。二是推动“核心绩效”在基层落地,指导各镇街梳理核心业务448项;持续推动“一标三实”核采数据进平台,网格认领建筑物19.7万个、实有房屋114.8万间,核采170万实有人口数据,完成率100%;清理20.8万条市级下沉市场主体信息,归集空巢老人等26类重点人员信息4万余条。三是迭代优化智治体系建设,明确镇街四板块19类核心业务、228种事件以及979项业务事项,加快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工作体系,指导各镇街健全指挥调度、事项分拨、跟踪督办等机制,切实提升实战实效,流转办理网格巡查上报事件10.7万余件,处置率100%。四是指导各镇街初步拟定工作目标546个,分解实现工作目标的工作任务2824个,上线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跟踪问效,平台运行以来,全区网格员活跃率、重点对象关注率、事件按期办理率、任务完成率动态保持在99%以上,平台赋能基层治理的作用初步显现。

(六)健全人才培养,提升数字化人才能力水平

一是围绕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体系和“5311”现代服务业集群,依托鸿雁计划、临空英才培育计划等人才政策,累计发放引才补助、购房补贴、人才奖励等引才专项经费7200余万元,为产业发展聚智赋能。2023年,全区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净流入5888人,新增重庆英才A卡80人,居全市前列;53名人才入选鸿雁计划,其中传音科技、长安软件、北斗星通等重点企业有30名人才入选。二是充分利用智博会、国才会等平台,聚焦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等战略科技人才靶向引才;依托仙桃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等平台,聚焦青年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专项育才,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6万人,约占全市人才队伍的4.8%。技能人才总数28.6万人,占就业劳动者的39.48%;其中高技能人才10.8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7.94%,总量居全市第一。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492人,其中取得博士学位的108人,占7.2%;取得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290人,占19.4%。三是开展青年群体“3+”新职业体验活动,将园区企业培训需求纳入项目制培训计划,通过“岗位+培训+就业”的组训模式,引导培训资源进一步向软信产业急需、生产必须等环节集中,缓解园区就业结构性矛盾。2023年开展技能培训1.1万人,工种产业对接率达90%。其中,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等新技术新业态培训2148人,培训就业率达76%,超全市平均值8个百分点。四是印发《关于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行动赋能专项的通知》,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用五年时间(2023年至2027年)培养卓越工程师1000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区大数据发展局以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具体计划如下:

(一)以数据治理为抓手,推进数据高质量共享共用

建好渝北区、各部门和镇街数据仓,结合应用开发进程适时建设应用仓,同步建设专题数据库;夯实城市运行数据支撑,推动水、电、气、桥、隧、轨道等城市运行体征数据汇聚,加快推动数据归集,提升各类应用数字赋能水平。不断加大数据归集量,优化数据质量,数据编目、治理合格率动态保持100%,共享需求满足率保持90%以上。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完善三级治理中心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确保整体安全稳定运行。

(二)以数字人才为抓手,提高数字化建设人才智力支撑

围绕“2335”现代制造业和“5311”现代服务业集群建设,深化落实“渝跃行动”和新重庆英才计划,依托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智博会等平台,加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数字人才。迭代升级“临空英才”政策体系,实施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更大力度、更大诚意、更实举措引进高精尖人才。探索建立“政府+猎头+企业”的市场化引才路径,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数字化人才及团队。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赋能专项行动,聚焦大数据、智能制造、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政企校三方共建、产教融合共享、打造一个企业和人才共赴的产业集聚地”的“321”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应用管理为抓手,规范数字重庆建设机制

进一步优化完善《政务数字化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数字化应用资金、规划、建设、运维制度保障。优化完善数字化应用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应用管理“一本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依托IRS系统,按照应用谋划、审批、开发、发布、运行、评价、注销等环节,对应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适时开展绩效评估,形成应用管理闭环,推动提高全区数字化应用管理质量,节约财政支出。高质量开展全区各级部门核心业务梳理并进行定期迭代优化,加强推进“一件事”谋划、高标准编制三张清单,在城市运行、应急调度、产业发展等领域,全年开发上线不低于10个具有典型效用的多跨场景数字化应用场景,力争“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此复函已经罗义局长审签,再一次感谢您对渝北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重庆市渝北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4年5月15日

(联系人:彭松,电话:186966005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