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渝北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政策解读
日前,我区修订印发了《重庆市渝北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现对政策内容解读如下:
一、预案修编目的
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辐射安全管理要求,科学有序高效应对辐射事故,最大程度控制、减轻或消除辐射事故造成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规范应对辖区辐射事故各项工作,特修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辐射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渝北行政区内发生辐射事故的应对工作,以及渝北区外发生辐射事故可能影响我区的应急响应。
四、预案主要内容
本预案共分八个部分,分别为:总则、组织指挥体系、预防预警和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附则。
(一)总则:明确了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工作原则、适用范围、事故分级等内容。
(二)组织指挥体系:明确并规范了重庆市渝北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急指挥机构主要成员、有关单位职能职责。
(三)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明确预防、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相关内容。
(四)应急响应:包括响应分级、响应措施和响应终止。其中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响应措施包括先期处置、应急监测、人员搜救、隔离疏散、医学救援、危害控制、舆论引导、维护稳定、安全防护等措施;响应终止包括响应终止条件、响应终止程序。
(五)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事故调查和总结评估相关工作。
(六)应急保障:明确队伍保障、物资和装备保障、通信保障、交通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等相关内容。
(七)宣传培训和演习:包含了辐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辐射防护常识的宣传、培训以及演习等内容。
(八)附则:包含名词术语解释、预案管理、预案解释、预案实施等内容。
五、政策问答
(一)应急预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与原预案相比,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调整并完善了编制依据。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2.完善了事故分级。参考《重庆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调整完善了“事故分级”相关内容。
3.完善了组织机构及职责。对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工作组的机构名称和应急职责进行更新或修订。
4.完善了信息报告内容。参考《重庆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调整完善了“报送程序”相关内容,删除了“12369”环保投诉相关内容,增加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报告的内容。
(二)本次预案修订工作如何开展?
答:根据预案修订的工作程序,区生态环境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对预案进行修订。编制小组在预案编制上本着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原则开展预案编制工作。一是开展全区辐射事故风险源及风险受体调查,针对辐射事故特点,识别事故的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组织开展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二是分析研究相关辐射事故典型案例及应对规律,根据特定的辐射事故类型和后果,明晰辐射事故情景、梳理职责任务、评估应急能力,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及措施;三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在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修订预案;四是区生态环境局组织辐射事故应急专家库专家对预案进行了评审,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对预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并修改完善。
(三)渝北区辖区内如果发生辐射事故,后期处置如何开展?
答:根据本预案,后期处置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善后处置,由区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对死亡人员做好善后工作,对伤亡人员家属进行精神安抚;并按规定给予抚恤。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进行现场查勘和理赔工作。对受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予以恢复。二是事故调查,一般、较大事故,由调查评估组组织调查,必要时可由市政府指定有关部门直接组织调查;重大事故,由市政府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调查组进行调查,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三是总结评估,应急处置结束后,区生态环境局要及时对事故应急处置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总结评估报告。一般、较大辐射事故向区政府提交报告;重大、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按相关规定上报。评估结论作为事故调查处理、损害赔偿和环境修复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