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渝北区推动质量强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政策解读

日期:2023-12-19

近日,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印发《渝北区推动质量强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政策内容,现对政策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渝委发〔2023〕11号)精神,全面提高我区质量总体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结合渝北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区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渝北质量品牌影响力在全市乃至全国影响力达到一定水平,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强区建设取得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全区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在全市排名领先,国内排名靠前,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强区基本建成。

三、主要内容

《方案》提出了质量强区建设16项重点任务、14项计划措施及6项组织保障。

(一)重点任务

《方案》从推动渝北打造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打造全市产品高端化发展示范、打造以品质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打造全市工程建造品质标杆、打造创新动能教育科技强区5个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任务。

其中,为推动渝北打造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明确5项具体任务:

1.提升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质效。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深入推进软硬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2.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

聚焦“2335”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

3.促进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促进科技人才、关键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生产设备、制造单元的系统集成和互联互通,推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

4.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着力推动高水平数字化车间、智慧化工厂落地高效运行。鼓励“新设备+新产线+新技术”组合式升级,着力推动“短平快”智能化改造项目投资建设。

5.加强区域质量交流合作。

深化川渝高竹新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规则制度标准“软联通”水平,“空铁水公”陆海新通道网络体系与配套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

为推动渝北打造全市产品高端化发展示范,明确4项具体任务:

6.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开展临空都市农业科技提升。强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进一步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力争做到全覆盖。

7.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提升。

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升追溯能力。加强对药品和疫苗经营、使用环节管理,促进全区药品零售业服务质量稳定提升。

8.实施消费品质量升级。

推动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拓展商品市场线上交易新形态。强化“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继续以“放心消费、省心维权”为主题持续深化放心消费创建示范活动,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动力、释放消费活力、改善消费环境。

9.实施工业品质量升级。

推动渝北区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提升,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推广应用制度,完善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

为推动渝北打造以品质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明确2项具体任务:

10.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

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集聚发挥产业对外辐射力,构建干支配有机衔接的现代物流业务体系,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际会展名区。努力将渝北打造成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集聚区,培育数字阅读、数字影音、VR/AR游戏、全息展览等新型业态。

11.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

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发展高端商业,塑造“国际范儿”和“渝北味儿”,发展“夜间”经济,坚持“便民、利民、为民”,形成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形成商业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务综合服务体系。

为推动渝北打造全市工程建造品质标杆,明确3项具体任务:

12.着力提升建设品质。

强化“精致宜居” 的建设理念,提升城市建设标准,提高设计水平,强化建设管理,整体提升建设品质。充分发挥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先导”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严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

13.提高建筑材料质量。

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传统建材的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14.打造渝北建造升级版。

推进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快智能建造发展,持续实施数字化建造试点。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塑造“十年路面百年桥”建造品牌形象,积极争创鲁班奖、李春奖、大禹奖。

为推动渝北打造创新动能教育科技强区,明确2项具体任务:

15.提升渝北区教育业质效。

坚持“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方针,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向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行动。

16.推动渝北区科技创新引领。

全方位提升“产业园区、科创基地、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创新孵化”等五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企业成长链条,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更多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成长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二)计划措施

《方案》从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监管效能、打造渝北质量品牌高地和优化质量发展环境5个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措施。

其中,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明确5项具体措施:

17.提升渝北标准先进性。

深入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和对标达标工作,梯度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宣贯力度,提升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标准化工作水平。

18.提升渝北测量精准性。

提升依法管理的在用计量器具量传溯源覆盖率和精准度。积极推广计量测试技术、装备和研制方法,推动计量测量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更加高效,支撑能力更加可靠。

19.提升渝北检测权威性。

加快检验检测产业集群建设,提升检验检测保障能力。鼓励推动渝北区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试验检测设备等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20.提升渝北认证公正性。

合理运用各项扶持奖励政策,推行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高端认证,推广服务认识,推动认证结果采信。充分利用认证行政监管系统,提升监管的效能和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21.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高效性。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科技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开展协同创新。

为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明确2项具体措施:

22.健全质量政策制度。

健全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推进质量融资增信体系建立,加大对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支持政策。完善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工业、科技、农业等资金更多投向质量领域。

23.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和“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将质量内容纳入义务教育,加快渝北区高等院校质量学科建设,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定向、定需培养质量专业人才。

为提升质量监管效能,明确2项具体措施:

24.加快质量数字化建设。

深化产业、生活、城市等领域数字化运用,助力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质量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积极引进建筑大数据、建筑智能化系统服务平台及软件开发企业,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25.优化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推进质量领域综合监管,建立政企联动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追溯产品质量。对相关领域市场主体实行“观察期”管理,探索实行“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机制”。

为打造渝北质量品牌高地,明确2项具体措施:

26.塑造渝北质量品牌。

打造“渝北工程”品牌,擦亮“渝北服务”金名片。重点支持“中华老字号”“重庆老字号”等特色品牌,加强文化创意和营销推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推出“御临丰物”“华蓥丰物”等综合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加快“茨竹梨”地理标志培育,扩大“花果渝北”“兴隆有礼”等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27.加强质量品牌推广。

大力推广渝北品牌,讲好渝北质量品牌故事,传播渝北品牌文化。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明确3项具体措施:

28.加强质量法治建设。

健全质量统计、质量激励、政府质量奖励、质量融资增信等质量政策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广泛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29.构建多元治理新局面。

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完善社会治理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30.加强质量信用建设。

推进建设质量信用信息库,提升企业质量诚信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推动质量信用结果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银行信贷等领域的应用,建立企业信用失信惩戒机制。

(三)组织保障

《方案》明确,将完善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常态服务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6项工作作为组织保障。

1.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质量强区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加强质量强区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2.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建立闭环落实机制,深化质量强区建设,推动质量强园、质量强企纵深发展,持续强化质量强市建设示范区。

3.完善常态服务机制。

把强化服务意识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境界,服务好市民、市场主体和驻区单位,让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跟进服务成为渝北最优的环境、最好的口碑、最亮的名片。

4.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深化质量工作考核,建立健全质量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机制。对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对在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5.强化政策扶持。

坚持区级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强度,加大对鼓励类项目和重点支持方向的扶持力度。构建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和基准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6.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全力落实保链稳供、减税降费要求,深入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配套区级产业帮扶政策,确保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政策问答和典型案例

1.为什么要建设质量强区?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深层制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的持续增强。《方案》着眼发展现实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兼顾当前和长远,筑台子、立柱子、搭架子,对我区质量事业发展进行整体谋划,对统筹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全面提升我区质量总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渝北区主要针对哪些方面推动建设质量强区建设?

《方案》主要针对我区产业、产品、服务、工程建筑和教育科技五大方面推动质量强区建设。

3.怎样做才能保证渝北区质量强区建设圆满成功?

我区将以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提升质量监管效能、打造渝北质量品牌高地和优化质量发展环境5个方面工作为抓手,推动质量强区建设顺利实施,同时也将完善组织领导、工作推进、常态服务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6项工作作为组织保障。

4.针对我区产业和教育科技两大方面如何开展高质量发展?

案例一:紧盯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新方向,引导传统燃油车产能向新能源汽车切换,推动两江、渝北、江北及辖区内的整车企业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联盟。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2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软件信息产业、消费品制造3大五百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先进材料、新型显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3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案例二:实施基础教育公平优质、职业教育提质领跑、名师名家引育扩容、数字教育迭代升级、教育改革集成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渝北区教育质效。

案例三: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布局创新链条,强化创新策源、科技发源,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为产业链、价值链升级提供“原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义学路3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20002 ICP备案号:渝ICP备080017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81号
渝北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