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渝北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2-05-09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

“十四五”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渝北区加速推进“四区”建设,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渝北区体育事业实现全面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了助推渝北区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早日建成体育强区,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局要求,结合“十四五”时期全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二、“十三五”时期渝北体育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取得的成就。

1、公共体育设施日趋完善。

已建成: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区体育馆、区全民健身中心已投用、3个体育主题公园、19个镇街全民健身广场、17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安装5919件健身路径、建成54个社区健身点。

正推进:7个社区体育公园、7条登山步道、26条健身步道,32块足球场,龙兴专业足球场、渝北区羽毛球馆、石坪体育公园、多宝湖环湖赛跑道。

全区农体工程覆盖率达到97.23%,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9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55平方米(含两江新区)。

2、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1%。

全区共建立22个体育协会,拥有会员数达20余万人。

全区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达到200余次,开展公益健康讲座、技能培训等20余次。

全区拥有健身俱乐部、健身团队200余个,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961人、好体育人志愿者824个。

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基本建立。

3、竞技体育成果丰硕。

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渝北区体育比赛奖励办法》。

建设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个,涵盖了武术(套路、散打)、羽毛球、足球、网球、田径、排球、射击(箭)、篮球、跆拳道9个大项。

在全区学校建立体教结合青训基地16个,全区注册运动员达到800余人。

在市六运会上,渝北区代表队585名运动员,征战青少年组21个项目,成年组8个项目;荣获57枚金牌、60枚银牌和51枚铜牌,金牌数是上届的3倍,奖牌总数是上届的2倍。

4、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编制出台了《重庆市渝北区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2019-2025年)》。

全区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超过300个,位列全市第一,销售总额突破11亿元,筹集体彩公益金5000余万元。

全区共有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1617家、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共计5712人。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达22.3亿元,体育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

5、武术之乡建设成果不断巩固。

出台了《渝北区武术文化研究推广激励办法》,成立渝北武术研究院。

持续开展武术“六进”活动,营造渝北“武术之乡”的氛围,唱响渝北武术品牌。

参加5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获得60枚金牌、50枚银牌、28枚铜牌。

(二)“十四五”时期渝北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国家层面: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

市级层面:系列规划出台,旨在夯实体育事业发展基础,加快创建体育强市。

区级层面:渝北区正在加快建设“四个大区”,加快建设“体育强区”势在必行。

挑战:

部分已建成公共体育设施存在功能性缺陷,难以满足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需求。

群众全民健身需求很强烈,但氛围不浓厚,需完善和强化保障机制。

竞技体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优势项目量少。

体育产业呈现出小、散、弱态势,缺乏品牌企业。

品牌赛事知名度、影响力不够,亟待积淀和提升。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场地管理、竞技训练、全民健身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和应用有待加强。

三、“十四五”时期渝北体育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一体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主要目标

以建成体育强区为总目标。

全力实施“1+2+3+4+5”体育发展战略。

促进渝北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1、“一个聚焦”,体育设施配套更齐。

聚焦城乡体育设施设备的全面提档升级,提升服务效能。

新增2-3座能够承接国际大型赛事活动的高品质运动场馆。

新建一批能够服务大众的社区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

新建和更新一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025年,构建城区10分钟健身圈、农村15分钟健身圈,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2、“两个结合”,全民健身氛围更浓。

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相结合。

2025年,单项体育协会达到28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8.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比例超过94.4%。

3、“三个突破”,竞技体育实力更强。

全项目参加市七运会。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加快青少年体育发展。

打造成全区“十大优势体育项目”。

4、“四个作用”,体育产业品质更高。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支撑、市场带动、环境驱动在推动渝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2025年,力争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亿元,体育产业在全区GDP中占比提升至1.5%。

5、“五个支撑”,体育文化影响更大。

氛围支撑,营造“体育强区”的社会氛围。

品牌支撑,加强“体育+旅游”、“体育+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

内容支撑,围绕体育文化,挖掘能够支撑这一文化内涵的内容素材。

形式支撑,创新体育文化表达方式,拓展受众。

渠道支撑,拓展体育文化传播渠道,弘扬体育精神。

6、渝北区体育发展“十四五”指标体系。

序号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指标属性

1

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94.1%

94.4

约束性

2

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45%

48.5

约束性

3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2.55

2.6

约束性

4

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24

28

预期性

5

国内外重大赛事获得金牌数(枚)

24

35

预期性

6

年承办国内外重大竞技赛事(场次)

2

6

预期性

7

自创市级以上群体赛事活动品牌数

2

5

约束性

8

优秀运动队在训运动员规模(人)

7

25

预期性

9

体育后备人才规模(万人)

300

1300

预期性

10

区级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单项训练基地(个)

18

20

约束性

11

区级青少年体育基地(个)

4

25

约束性

12

体育产业总规模(亿元)

22.3

40

预期性

7、展望2035年。

渝北区基本建成体育强区。

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达到94.5%。

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80亿元。

四、“十四五”时期渝北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补齐体育设施短板。

(二)构建全民健身长效机制。

(三)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四)加快青少年体育发展。

(五)引进和培育品牌赛事活动。

“十四五”时期渝北拟将开展的品牌赛事名录)

序号

体育赛事(项目)

资源支撑

赛事级别

1

中超甲A、甲B相关赛事

区体育场、龙兴专业足球场

国家级

2

中欧篮球冠军杯

瀚动篮球赛事综合体项目

国际级

3

高水平羽毛球赛事

张亚雯羽毛球训练基地

国家级、国际级

4

环湖马拉松赛事

宝胜湖马拉松跑道

国家级

5

高水平钓鱼比赛

兴隆花海钓鱼运动基地

国家级

6

世界拳王争霸赛

重庆国际拳击中心

国际级

7

全国大学生拳击锦标赛

重庆国际拳击中心

国家级

8

202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

区体育馆

国际级

9

中俄、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比赛

区体育馆、

国际级

10

重庆国际山地户外越野公开赛

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三山资源

国家级

(六)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七)智慧体育建设。

(八)体育文化建设。

(九)提高体育对外开放水平。

(十)管理服务机制体制创新。

五、“十四五”时期渝北体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育规划引领。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三)强化统筹协调。

(四)加强监督落实。

(五)加强体育宣传工作。

(六)强化人才引进培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义学路3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20002 ICP备案号:渝ICP备080017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81号
渝北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