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为加快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了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包括“规划背景、思路目标、9大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规划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落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等重要指示要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立足建设“重庆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区”这一定位,围绕“医疗网络全覆盖、服务能力大提升、对外形象新改观”三个目标,全面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为渝北区加快 “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提供坚强的卫生健康保障。
(二)思路目标。到2025年,完成2家区级医院“三甲”医院创建,全区“三甲”医院达到4家,互联网医院达到3-5家。实现镇街医疗机构“全面覆盖、全面达标”目标,建成1-3个区域农村医疗中心,创建一批甲级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星级村卫生室。引入一批市级重点医疗项目和优质医疗集团项目落户渝北。推动“三名一站”建设。全区优质医疗资源大幅增加,有效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展望2035年,全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实现现代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渝北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渝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主要指标
| 
 类别  | 
 序号  | 
 主要指标  | 
 2020年 渝北区实际值  | 
 2025年 渝北区目标值  | 
 2025年重庆市目标值  | 
 指标性质  | |
| 
 健康水平  | 
 1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78.52  | 
 79.3  | 
 79.3  | 
 预期性  | |
| 
 2  | 
 健康预期寿命(岁)  | 
 -  | 
 同比例提高  | 
 同比例提高  | 
 预期性  | ||
| 
 3  | 
 孕产妇死亡率(/10万)  | 
 0  | 
 ≤9.9  | 
 ≤10  | 
 预期性  | ||
| 
 4  | 
 婴儿死亡率(‰)  | 
 2.53  | 
 ≤3.3  | 
 ≤3.5  | 
 预期性  | ||
| 
 5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3.52  | 
 ≤4.9  | 
 ≤5.0  | 
 预期性  | ||
| 
 6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1.86  | 
 ≤11.5  | 
 ≤13.5  | 
 预期性  | ||
| 
 7  |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 
 94.1  | 
 ≥94.4  | 
 ≥93.5  | 
 预期性  | ||
| 
 健康生活  | 
 8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3.28  | 
 ≥30  | 
 ≥30  | 
 预期性  | |
| 
 9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45.28  | 
 ≥48  | 
 ≥48  | 
 预期性  | ||
| 
 10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2.04  | 
 ≤22  | 
 ≤22  | 
 预期性  | ||
| 
 健康服务  | 
 11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3.14  | 
 3.8  | 
 3.6  | 
 约束性  | |
| 
 12  | 
 每百张床位临床药师数(人)  | 
 0.08  | 
 0.7  | 
 0.7  | 
 预期性  | ||
| 
 13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1.5  | 
 4.5  | 
 4.5  | 
 预期性  | ||
| 
 14  | 
 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51.47  | 
 ≤49.0  | 
 ≤49.0  | 
 约束性  | ||
| 
 15  |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100  | 
 100  | 
 ≥60  | 
 预期性  | ||
| 
 16  | 
 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元)  | 
 108  | 
 94  | 
 95  | 
 预期性  | ||
| 
 17  | 
 三级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人均科研经费(元)  | 
 -  | 
 7000  | 
 7000  | 
 预期性  | ||
| 
 18  |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  | 
 门诊  | 
 -  | 
 ≥60  | 
 ≥60  | 
 预期性  | |
| 
 住院  | 
 -  | 
 ≥60  | 
 ≥60  | 
 预期性  | |||
| 
 健康环境  | 
 19  |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1.5  | 
 ≥92.3  | 
 ≥88  | 
 约束性  | |
| 
 20  |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100  | 
 100  | 
 国家下达  | 
 约束性  | ||
| 
 健康保障  | 
 21  |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27.82  | 
 ≤27  | 
 ≤27  | 
 约束性  | |
| 
 22  |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 
 城镇职工医保  | 
 83.2  | 
 ≥85  | 
 ≥85  | 
 预期性  | |
| 
 城乡居民医保  | 
 65  | 
 70  | 
 70  | ||||
(三)主要任务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
二是统筹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统筹推进“美丽医院”建设;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是全方位促进健康,深入实施健康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传染病防控;强化慢病管理和伤害预防干预;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职业卫生与健康保护。
四是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五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释放服务新动能。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提升卫生健康治理水平。
六是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七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发展社会办医;拓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八是强化人才队伍与信息化建设,筑牢发展支撑与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健康建设。
九是促进区域协同,推进健康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公共卫生协同服务;推进高竹新区医疗协同服务。
(四)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监测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