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渝北区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区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2-01-06

《实施意见》主要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组成。

(一)总体要求。

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加快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体育强区。

2. 工作目标。到2025年,夯实体育强区建设。体育发展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全项目参加市七运会,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到2030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城乡居民人数比例达到94.5%。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80亿元。到2045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区。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居于全国前列。由于“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在综合分析我区发展条件后,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奋斗目标在基本建成和全面建成上较全市提前了5年。

(二)重点任务。包括20项内容。

1.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助力健康渝北建设。一是增强群众健身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群众普遍生活方式。二是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落实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建设区体育场、龙兴专业足球场、区羽毛球馆、石坪体育公园、多宝湖环湖马拉松赛道等重点项目,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有序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三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区、示范镇街和示范村(居),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加强单项体育协会建设,提升镇街和社区体育组织覆盖率,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推动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五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打造更多品牌赛事活动。推动“一镇一品、一街多品”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大力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六是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智慧化发展。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传播体育健身技能,开展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制作渝北运动健身电子地图。

2. 夯实竞技体育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一是强化竞技体育服务保障。建立精英教练员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重点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数据库,探索建立健全重大赛事参赛激励机制、运动员的选拔输送、文化教育、人才引进等保障激励政策。二是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充分发挥体育协会、体育项目俱乐部、体育企业等社会力量作用,围绕“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个基础大项(田径、体操、游泳)、“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解决缺项和短板问题,打造全区“十大优势体育项目”。三是构建科学训练体系。实施高层次体育人才专项培养计划,系统引进国内外前沿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不断提高训练效益与质量。积极创建全国性单项体育训练基地。四是围绕体教融合发展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基础。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探索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体育后备人才选材和输送渠道,建立后备人才库和输送奖励机制。积极承办国际性和全国性青少年赛事。五是举办高水平赛事。精心筹备2023年足球亚洲杯足球赛,持续举办中欧篮球冠军杯赛、重庆户外越野公开赛、多宝湖环湖马拉松、世界拳王争霸赛等系列赛;提升中央公园接力马拉松、迎春登山比赛、区武术比赛的品质和影响力。

3. 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营造产业发展新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机制改革,加大对体彩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跨部门的体育赛事活动综合服务机制。二是促进体育消费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引入体育产业基金投资区内体育产业和项目,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打造国内体育消费知名品牌。开发特色体育消费产品,鼓励全民健身中心、区体育馆等体育运动场所延长营业时间,激活体育夜经济。三是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完善体育产业格局和产业链,推动体育与健康、文化、民宿等业态深度融合。持续加大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体育产业新业态培育,不断增强渝北体育企业影响力。四是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完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资源交易平台和金融支持平台,培育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体育龙头企业,探索扶持发展一批体育赛事运营公司。五是提升体育产业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和综合行政执法,完善体育信息公开制度。

4.  繁荣体育文化,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持续擦亮“全国武术之乡”招牌, 创建全国“围棋之乡”,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加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二是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组织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开展公益活动,举办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突出渝北体育特色的文艺作品。三是加强体育文化创新交流。建成一批具备承办全市性综合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的场馆设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赛事交流。

5. 加强川渝两地体育合作交流,助力成渝地区体育事业融合发展。推动川渝两地公共体育场馆等资源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促进两地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加强体育单项协会、社会组织和体育企业的交流与共建,推动体育项目合作和竞技人才交流培养,联合举办川渝南北大道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活动。

(三)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要将体育强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组织推动,区体育中心要加强统筹协调,区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体育强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二是加强政策保障。持续加强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完善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专项规划,落实体育税费政策,建立体育赛事活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确保安全有序举办。三是加强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依托科技力量提升反兴奋剂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四是开展督促检查。做好任务分解表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做好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等重点工作考核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义学路3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20002 ICP备案号:渝ICP备080017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481号
渝北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