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43号提案的复函

字体:

民建渝北区委

你们在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上所提243号《打响科创大区“金名片” 争做全市科创中心建设高能级策源地》的提案,我局已收悉,十分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你们所提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一)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一是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对标对表“重庆英才计划”,整合区内人才政策,优化“临空英才计划”,减化评审程序、提高奖励力度、扩大享受范围。配合区委人才办修订完善渝北区临空英才培育引进实施办法,将“双一流”大学或优秀毕业生、急需紧缺骨干等人才纳入优惠范畴,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200万元科研资助、100万元人才补贴、50万元购房补贴,135人获评2021年度“临空英才”,兑现资助865万元。二是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56家,总量达到4461家,占全市的12.08%,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06家,总量达到796家,占全市的15.68 %,全市第一。兑现2021年度入库科企奖励530多万元,高企奖励1780万元。其中,仙桃数据谷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已集聚长安汽车全球软件中心、中科创达全国总部、北斗智联总部等3家总部型企业,物奇科技、秦嵩科技、光庭信息、黑芝麻智能科技等30余家核心研发企业,大数据、软件信息等200余家创新企业。三是新培育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9家,新型高端研发机构4家,现有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3家(占全市23.57%),其中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6家(占全市37.2%)。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41家,其中金山科技、再升科技等4家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升级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华渝电气、天友乳业等80家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长安新能源获批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微系统医疗器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推动一流高校来区设立研究院,建成区属首家高校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四是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重庆市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庆市摩托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庆汽车摩托车行业协会、重庆市基础信息系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联合体,支持采用联合竞争战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推动产业技术攻关。

(二)加强科学技术攻关。一是正式发布了《重庆市渝北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围绕大数据软件、智能终端、汽车摩托车、生命健康等七大重点领域制定产业技术攻关计划,依托仙桃数据谷、空港工业园区等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二是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设立大数据、应用研发、社会民生等3个专项,2022年拟组织实施科技专项69项,资金支持1648.8万元,其中中科创达(重庆)“新一代网联汽车智能驾驶舱平台”项目,致力打造“汽车大脑”产业生态平台,推动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支持企业申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对重庆元创汽车整线集成有限公司的国家级智能机器人项目给予300万元配套资金。四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兑现研发补贴4768.33万元,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税费减免11.3007亿元,落实研发准备金制度补助1491万元,重大新产品研发成本补助784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88.39亿元,增长17%,总量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占GDP比重为4.4%(全市2.11%),较上年度提高0.32个百分点。在全市38个区县中,科技竞争力排名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三)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一是加强科技金融支撑,全区科技“种子、天使、风险、担保”四大基金累计为4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3.3亿元,累计为350家科技型企业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6.4亿元。落实好“科信贷”担保服务费补贴政策,累计补贴204家企业672.1万元。设立了规模10.4亿元的临空远翔产业引导基金,规模133亿元,累计投资区内科技创新企业29家,投资金额25.86亿元。国有平台公司与市科风投联合发起设立规模5亿元的科兴科创基金,累计投资区内高科技项目4个,投资金额6500万元。建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上市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为11家科技企业授信2.26亿元。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强化需求导向、成果导向,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三是加强协同创新,鼓励区内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将可对外服务的仪器设备,纳入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发挥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创新平台的协同创新作用,组织实施国家、市、区科研项目460余项,登记科技成果529件,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基金奖共计146项。四是积极筹备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高端论坛、科技创新赋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重点活动,推动“国家成渝科技服务平台”于今年落地渝北。

(四)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一是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级6家,市级8家),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2家,市级6家),产业涉及大数据、传感、智能终端、环保、智慧农业等,基本形成多产业、多层级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全区在孵创新创业企业779家、在孵团队117个,孵化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0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累计吸纳科技人才4955人,累计毕业企业800余家,推动企业在OTC科创板挂牌61家,为全区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提供大批新生力量。二是发放渝北区科技创新券,支持中小企业向公共实验室免费或低价购买技术研发服务,2021年兑现科技创新券229.38万元,为激发中小企业科技攻关和创新创业活力做出一定贡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发挥科技企业集聚优势,在大数据智能化、汽车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智慧建筑等领域吸引一批中国软件企业百强、世界IT百强等科创领军企业落地渝北,力争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积极对接全市“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争取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大院大所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

(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继续实施科技计划项目,鼓励企业申报市级以上重点项目,以大数据技术为突破口,聚焦智能汽车、智能终端、软件信息等产业方向,立足渝北产业优势,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

(三)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国家成渝科技服务平台”落地渝北,积极对接四川绵阳“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易智网等平台来区合作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区内外、市内外科技资源共享,探索建立一个联结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的科技服务云平台,推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线上数字市场。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科技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此复函已经区科技局副局长杨朝军(主持工作)审签。此对此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告知我们,我们会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