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关于政协重庆市渝北区委员会第十六届一次会议第396号提案的复函
周忠委员:
您在政协重庆市渝北区委员会第十六届一次会议所提第396号提案《关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我局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所提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育主体、搭平台、强资本、优环境,全面推进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88.39亿元,增长17%,总量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占GDP比重为4.4%(全市2.11%)。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556家,总量达到4461家,占全市总量的12.08%,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06家,总量达到796家,占全市总量的15.68 %,全市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7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总量达到33家(占全市23%),其中,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达到16家(占全市37%),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极大提升,在全市38个区县中,科技竞争力排名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发挥科技企业集聚优势,吸引一批中国软件企业百强、世界IT百强等科创领军企业落地渝北,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培育链条,力争引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建立区级研发机构管理体系,完善规上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机制,鼓励规上企业普遍建立内部研发机构,推动OPPO、传音等龙头企业研发基地加快建设,争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60%。
二、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持续扩大“种子、天使、风险、担保”四大科技基金规模,鼓励银行加大对渝北本地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实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服务费政策,力争贷款总额突破7.5亿元,服务企业400家以上。大力支持我区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建立渝北区科创板上市企业储备库,搭建工作专班,建立科创板上市重点企业联系制,加强对秦嵩科技等4家市科创板重点培育企业的上市辅导,力争实现科创板上市企业零突破。
三、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坚持功能互补、创新联动,积极对接全市“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争取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大院大所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在大数据智能化、汽车物联网、智能终端制造、智慧建筑等优势领域布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应用研发平台,争取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以上。加快推动重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项目落地空港新城。
四、优化人才服务流程。落实《渝北区临空英才培育引进实施办法》,发挥智博会、英才大会等平台优势,紧密结合我区技术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引进一批优秀科学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200万元科研资助、100万元人才补贴、50万元购房补贴。设立“渝北人才苑”,800套人才公寓提供酒店式入住服务,倾心打造高品质人才集聚小区。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将临空创新人才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联合行业协会、社团组织、产业园区,开展交流座谈、教育培训、联谊休养等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真正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
五、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出台《渝北区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对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创造和质押融资担保费、保险费、评估费给予奖励补助,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扩大融资受益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成立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与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签署合作协议,形成知识产权行政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富有合力的工作格局。
六、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一是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渝北区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及时兑现科技型企业入库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等支持事项,缩短兑现时限。二是每年组织召开TRIZ创新方法理论等企业创新能力培训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借助网站、报纸及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科技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科技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此复函已经区科技局副局长杨朝军审签。对此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