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309号提案的复函

字体:

尊敬的杜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农村慢性病患者作为防止因病返贫重点对象的建议》(第309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对此提案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和布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帮扶对象

一是摸清原始底数。根据我区建卡贫困户动态数据,及时跟进贫困慢病患者情况,将其信息导入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其开展健康管理服务。二是摸清新增底数。结合我区2022年“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工作,各镇街对我区现户籍和居住在乡村的所有人口(统称农户)进行走访排查全覆盖,排查其是否患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特别是对慢性病贫困患者、高龄和空巢贫困患者、危重症贫困患者、心理疾病贫困患者,评估其患病带来的返贫风险。

二、聚焦重点,精准提供帮扶措施

一是开展健康管理。根据我区贫困慢性病患者病情,安排个性化健康管理,开展高危人群筛查,高血压、糖尿病、重精患者每年免费提供1次健康体检服务及4次面对面随访服务,结核病患者从初始服药时间起每年开展4次随访,检查并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指标,提供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二是完善健康档案。在现有健康档案的基础上,结合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结果,进一步完善贫困慢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健全贫困慢病患者个人基本情况、健康体检信息和诊疗记录,建立一份准确、完整、规范的人口电子健康档案。三是加强贫困心理患者的管理。对已在医疗机构就诊的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贫困患者重点关注,建立随访台账,及时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四是提供健康教育服务。进一步要求镇街医疗卫生单位将健康教育覆盖全部贫困患者家庭,根据村民的疾病特点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实现一人一份“健康教育”,在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症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患有脑血管、冠心病、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重型老年慢性病支气管炎等6种主要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并为其做好讲解。

三、完善政策,精准保障医疗费用

(一)关于扩大慢性病种类

我市医保政策实行全市统筹,特殊疾病门诊等相关病种均为全市统一规定和调整。根据慢性病发病率、费用统计分析结果及群众实际需求,我市纳入特病范围的慢性病种类逐年扩大。如:2016年12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纳入医保特殊疾病范围等有关事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6〕279号),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肺移植术后的抗排异治疗纳入我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特病范围;2020年11月,市医保局出台《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精神类”门诊特殊疾病等有关事宜的通知》(渝医保发〔2020〕68号),将六种重性精神病中的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纳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范围。此外,2019年,为进一步减轻我市群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深化我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药监局联合发文,确立了我市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门诊慢性病用药保障机制,增强了基本医保门诊保障能力。

(二)关于核实病种病情

目前,我区《2022年“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工作方案》拟在重点关注监测对象、建档立卡脱贫户以及农村低保户、农村特困人员等群体的基础上,对现户籍和居住在乡村的所有人口(统称农户)进行走访排查全覆盖,排查脱贫人口以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医疗救助等政策落实情况,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作用发挥和乡村医疗队伍建设服务等情况,确保不因大额医疗负担影响基本生活。

(三)关于帮助慢性病申报

一是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已经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已经在卫生健康部门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城乡居民“两病”参保人自动成为我市“两病”用药保障对象;医保部门将区卫健委规范化管理的“两病”患者中,患糖尿病的参保人信息直接导入医保系统,纳入“两病”管理;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区分一类管理对象、二类管理对象,由各镇卫生院及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参保人办理“两病”。二是积极推动“特病”“两病”鉴定下基层。区医保局联合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专家前往统景镇、大盛镇、茨竹镇、大湾镇、洛碛镇、木耳镇、古路镇等地,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了特殊疾病(简称“特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简称“两病”)鉴定以及办证服务,切实将健康扶贫工作做实做细,解决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广大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四)关于简化认定程序

根据市医保局政策优化、经办简化、宣传深化和信息化赋能的“三化一能”惠民便民要求,区医保局进一步简化了相应流程,压缩了“两病”特病经办时限:一是职工医保及居民医保参保人办理“两病”门诊,在市内一、二、三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均可申请办理;二是特病鉴定方式已由每月一次的集中体检变为随到随检,并将重医附三院纳入职工医保鉴定医院范围。目前,群众申报“两病”特病更加便捷,体验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防治结合,精准落实健康管理

我区现有家庭医生团队215个,为进一步规范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规范做好了“五统一”,即思想行动统一、工作方法统一、归属地统一、人员去向统一、信息管理统一。一是为每户贫困户制作并公示健康扶贫服务牌(包括照片、职务、姓名、联系电话等),并将服务牌张贴于门前,详细记录每次服务的时间、医生、服务内容等,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一目了然。二是加强考核督查。通过现场检查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台账、系统核查慢病签约救治率、电话抽查贫困户签约、履约情况等方式,督促签约医生切实履行服务责任。三是认真做好妇女两癌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本着自愿的原则,辖区内35-64岁的妇女每三年均可免费做一次两癌筛查(方案下发到各镇街)。辖区内的新生儿也可到区内具有助产资格的医疗机构免费做新生儿疾病筛查(两项)。四是做实服务。2021年全年签约履约脱贫户2311人,在家有签约意愿的脱贫户签约率已达100%。慢病管理注重扩面提质,脱贫户中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肺结核患者等四类慢病季度随访稳步推进。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家且有签约意愿的脱贫户做到“应签尽签”,4类慢病患者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慢病随访有序推进。提高脱贫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做到签约1人、履约1人、做实1人。

五、认真组织,精准推进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工作

(一)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以治脏、治乱、治差为抓手,聚焦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保洁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督促指导相关镇村集中整治农村主干道路、村庄巷道、房前屋后、河湖沟渠、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农业面污染和居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排乱倒等现象,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批难点、痛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容村貌得到更大提升。

(二)督促指导各镇村制定病媒生物防制规划、细化工作任务,加大卫生检查力度,严格考核奖惩措施,扎实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和治理、密度监测、三防设施建设和集中消杀等工作,坚持以治理环境为主,药械控制为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重点区域孳生地治理和防制工作。同时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监测力度,对超过标准的区域,及时督促相关镇街采取环境消杀、卫生整治的方式进行处置。

(三)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文明素养,结合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充分利用村社文化站、科技站、村卫生室、板报橱窗、健康教育宣传栏等作为农村爱国卫生宣传阵地,运用漫画、摄影、海报、报道、评论、广播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卫生知识,传递健康信息,扩大健康文化影响力,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控制疾病的能力;继续加强传染病、地方病、人畜共患病卫生知识的宣传;同时还要重视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等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农村慢性疾病、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投入到“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爱环境、树新风”活动中,改变不卫生的文明和习惯,逐步树立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大镇村小学、中学的防病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从孩童时期抓好健康意识的养成。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