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复函

字体:

民进区工委:

您委提出的《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落地的建议》(第61号)已收悉。我委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办理,分管领导召集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渝北区养老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北区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印发渝北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城市社区老年人助医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明确各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职责及任务,明确推进医养结合相关内容,比如拓展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健康服务功能、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等,到2025年,全区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0%,失智老人照护机构达5家,医养结合投资主体更加多元、服务模式更加健全、服务队伍更加专业、服务流程更加标准、服务品牌更加丰富,“养+防、治、护、安”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不断完善。

(二)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努力打造覆盖全区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医中有养模式。在全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均设立了老年病科,为高龄、重病、失能、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开设绿色通道,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建成投用了两家公立医养结合机构--悦来老年康养中心、空港佳园老年康养中心,设置医疗床位90张,养老床位355张,分别由悦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港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亲人般贴心,专业化服务”为宗旨,扎实做好“健康养老、智慧养老、人文养老”三篇文章,满足渝北区失能老人(包括特困老人)对康复医疗及养老服务的需求。二是推进养中有医模式。在养老机构增设医疗单元。目前,龙山老年养护中心、广慈老年公寓通过内设护理院、大湾敬老院设立医务室等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养结合。三是推进医养协作模式。推广签约服务合作模式,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合作,目前,全区56个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与医疗机构签定合作协议,签约率100%。四是推进居家医养模式。在社区,通过依托家医签约服务,重点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免费体检、糖尿病等慢病管理、保健咨询等服务。建立以慢病康养理疗为特色的养老服务站28个,实现老年人慢病康复服务就近、优质、低价。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养老云平台提供居家养老“线上+线下”助医服务。仙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仙桃街道打造“医+养+科技”三位一体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在为辖区内老人提供传统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基础上,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智慧居家安全、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智慧健康服务。双龙湖街道试点推广“智慧宝”,集合老年大学远程上课、亲情视频、一键求助、医疗健康等服务,实现便携式、交互式功能的智慧养老终端进社区进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乐等服务。同时在全区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向家庭延伸,2020年启动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工作,累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26.53万人次,为65岁以上的1272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老年养老医疗服务能力。将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分别纳入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渝北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先后与重医附一院、市中医院10余个专家团队开展合作,开展老年疾病诊治、护理培训40余场次,从2020年起,已连续2年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区民政局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推动政府管理人才队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与职业院校签约合作,在区内5家养老企业设立实训基地,2021年轮训养老护理员2655人次;深化川渝合作,联合四川省广安市、巴中市举办养老机构院长提高培训班,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逾200人;推动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区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达71.1%;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赛区选拔赛中,4名护理员获得一等奖,我区获得优秀组织奖。

(四)增设医保目录,全力保障老年人用药需求。目前,医保执行全市统一政策,医保目录严格按照全市统一标准执行并根据临床需要动态更新。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药品目录(2021年)》包含了《国家药品目录(2021年)》收载的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共3752种及重庆增补药品收载的中药饮片、机构制剂、民族药共314种,能够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和各类参保人群基本用药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工作中,将努力构建医养、康养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全区老年群众个性化、多层次医养服务需求。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医养结合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力度,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形成强大合力整合医疗、养老等资源,共同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并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相关优惠政策。

二是推动多元化医养融合模式。支持更多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诊疗康复护理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提升签约合作服务质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公立医院积极稳妥将部分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引导部分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发展为收治重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区人民医院老院区改建为医养结合老年康养医院,设置老年康养床位300张;区中医院老院区改造为安宁疗护用房、中医康复用房,以上两个项目已纳入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医疗机构,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发展格局。

三是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拓展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吸引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医疗护理、社会工作、新技术新应用等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养老行业就业,支持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转岗养老行业,推动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