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23号提案的复函
民建渝北区委:
贵委在区政协第十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特困老人养老服务的建议》(第123号)已收悉,感谢贵委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现回复如下:
一、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全区现有区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1个、农村敬老院13个、社会办养老机构24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58个、农村互助养老点101个,提供各类养老床位6700余张(机构养老床位5627张);机构护理型床位3664张,占比65%;政府运营床位1706张,占比30.3%;城市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91%;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100%;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入住率51.08%;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在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坚持“三心”抓服务质量
一是坚守初心,强化养老兜底保障。聚焦均等化,突出普惠性,梳理建立区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进一步明确老年人基本养老公共服务项目,形成兜底保障、托底关爱、优待补贴、普惠服务4大类、23项具体服务项目,确保公共养老服务人人可享。打造区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1家,床位260张,100%为护理型床位,全区99名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得到统一专业照护,实现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依托中心(站)举办丰富多彩的助老活动7000余场次;全年发放高龄津贴1337.25万元,惠及老年人33292人;发放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金额182.92万元,惠及老年人697人;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在院渝北籍老人运营补贴80.66万元,惠及在院老人454人。
二是倾洒真心,把准老人急难愁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面对面召开座谈会10余次,实施老年人能力评估80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1600余人次;持续5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区,累计服务12万余人次;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建设助餐点45个、助浴点11个,出台助餐助浴补助政策,累计助餐服务5万余人次,助浴服务2000余人次;实施“流动+互助”养老服务,建立互助积分服务机制,激活邻里相助传统;积极探索认知症专业照护、安宁疗护,推动养老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发展。
三是服务暖心,创新多维养老融合。进一步探寻服务新机制新方式,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将养老服务搬到“家门口”,探索打造双龙湖街道全域宜居养老社区,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投资942万元完成10个镇街18个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创造宜居养老环境;投资 561万元建成28个慢性病康养理疗服务示范站,实现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就近就便。将养老服务搬进“家里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200张,对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智慧化改造,提供定期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类机构”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完成66户特殊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家庭照护技能培训,强化家庭养老基础地位;试点开展“喘息服务”230人次,缓解看护者长期照护之痛。
(三)建议相关内容已采纳并已写入区养老“十四五”规划
贵委所提建议相关内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互联网+等多数建议已写入《重庆市渝北区养老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主要任务章节中。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今年要加快推进统景镇、石船镇、玉峰山镇3个镇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建设,全面实现“一镇街一中心,一社区(村)一站(点)”的全覆盖建设目标,同时还要开展慢性病康养理疗服务站、区域宜居养老社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等建设。
(二)在服务方面,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今年要探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深入推广“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城乡深入开展助餐、助浴、助医、助急服务。在农村广泛开展“五有五助”养老服务。
(三)在监管方面,继续强化日常安全和疫情防控监督管理工作。利用大数据继续发挥好市区智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作用。
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邱隆秀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