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一次会议第421号提案的复函
史振华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完善渝北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单位领导非常重视,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现回复如下:
一、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近年来,我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获得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十佳城市奖励,探索建设全域宜居养老社区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报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2020年重庆市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奖励,时任中宣部蒋建国副部长来我区调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正在申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区现有区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1个、敬老院13个、社会办养老机构24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58个、农村互助养老点101个,提供各类养老床位6700余张(机构养老床位5627张);机构护理型床位3664张,占比65%;政府运营床位1706张,占比30.3%;城市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91%;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100%;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入住率51.08%。
二、关于您提的建议的落实情况
(一)关于重点支持区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将区社会福利中心升级打造为悦来老年康养中心,将全区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105名统一纳入集中照护,实现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失能、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定老年群体提供紧急救援、定位服务、主动关爱、生活信息咨询、心理慰藉等线上信息服务和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行等线下助老服务。
(二)关于培育渝北养老服务品牌
采取“民建公助”、“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入专业机构运营,目前渝北区已经引进光大百龄帮、重庆宏善、迪马长青社等知名养老企业,带来完善的服务设施、管理制度和专业的服务人才队伍,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出台《渝北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营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养老设施建设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性质定位、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和负面清单;出台包含养老设施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等在内的“养老扶持八条”,扶持力度力争全市最优。投入建设资金1.7亿元,吸引社会投资6000余万元,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三)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服务机构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出台完善《关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指导意见》,实施“中心带站”联营模式,实现城市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社会化运营100%。2021年,兑现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27万元,服务补贴121万元,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补贴1107万元,投入561万元建成28个慢性病康养理疗站。农村地区采取一镇一策,龙兴镇、木耳镇按照城区街道中心标准选址建设和补助,其余镇中心对标市级补助1:1进行资金配套支持,全区4家敬老院已实施公建民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以政策为引领发展多种养老服务,进一步激发我区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探索打造双龙湖街道全域宜居养老社区,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服务200张,对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智慧化改造,将养老服务搬进“家里面”,让老年人在家中享受“类机构”的专业化养老服务;创新开展“喘息服务”230人次,缓解看护者长期照护之痛。
(四)关于营造良好养老氛围
通过报刊、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和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在推动养老服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召开首届养老产业招商推介和产业研讨发展会,邀请知名养老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积极宣传渝北养老建设成果,吸引150家养老企业参与,促成7家企业签约落地。每年组织参与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向社会展示渝北区养老服务发展成果及养老服务产品,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建设全域宜居养老社区、古路镇乌牛村适老化改造、农村养老工作案例等多项养老工作被人民网、新华网、重庆日报等媒体报道。今年还计划在渝北电视台开设养老专访节目,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邱隆秀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
2022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