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商务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84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商函〔2022〕49号
重庆市渝北区商务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84号
提案的复函
宋博颖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建议”提案区政协转交我委主办。接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召开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与区临空办、临空招商公司密切配合协商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目前,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还存在运营体制机制有待强化、枢纽间协同链接不足、政策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快推动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下一步,我委将围绕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的发展定位,以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一、工作推进情况
牢牢把握空港枢纽获批的发展机遇,在市口岸物流办等市级部门的指导下和机场集团、保税港区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发挥属地政府在枢纽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思路,逐步理顺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打造西部第一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
构建高效协同工作机制。一是在“重庆市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建立了市区联动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空港枢纽建设的重点措施。二是新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区口岸物流产业发展中心,联合机场集团、保税港区集团组建了空港枢纽专项工作组,具体落实推进空港枢纽建设各项工作。三是与市国际物流口岸服务协会、陆海新通道公司等单位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提升空港枢纽通道功能。一是增强枢纽物流运力。2021年,新开国际定期货运航线5条,在飞国际(地区)定期全货机航线达17条,开通“客改货”航线14条,卡车航班746班次,全年实现货邮吞吐量达47.7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22万吨、增长46.8%。二是优化存量物流设施。建成投用江北机场保税港区航空货运站二期工程,国际货邮保障能力提升到40万吨,上线“智慧航空物流信息平台”“智能快件查验线”等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国际货物进出港效率。三是加快增量项目建设。完成南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北部片区建成投用高端汽车零部件商贸物流市场及汽车金融服务中心,苏宁重庆智慧产业园、普洛斯西南航空智慧物流大枢纽、顺丰西南运营总部等项目加快建设。
发展航空物流关联产业。一是支持重点笔电企业发展。针对保税港区仁宝、纬创等重点代工企业,出台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切实提高笔电产量及进出口额度。2021年保税港区生产平板电脑1206.8万台、占全市的99.5%,笔电产品超五成通过航运至欧美国家,进出口额达到964.17亿元、同比增长16.1%。二是智能手机产业提质发展。集聚整机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20余家,OPPO、传音等项目产能不断释放,手机年产量超8000万台、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市比重约70%,产品转向中高端,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已成为空港枢纽新的货运发展增长点。三是强化市区联动招商。加强与市级部门平台的招商联动,落地华夏航空维修、厦航国旅等6个重点项目,川货航、南货航、渝航翼国际航空货运公司等正在抓紧落地运营。4月11日新加坡航空(重庆)保税航材分拨中心揭牌运营,利用江北机场公用型保税仓创新了“以航空公司为单元”的保税航材监管模式,将有助于推进重庆、新加坡国际航空双枢纽建设。
开展枢纽建设政策研究。为补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短板,促进渝北区口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在空港枢纽开展药品进口业务、新建或改扩建冷链物流中转基地、租用仓储设施开展冷链进口业务、申报星级冷链物流企业等方面提出渝北区空港枢纽配套支持政策建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2022年全市口岸物流会议精神,结合渝北区及空港枢纽建设目前面临的枢纽建设体制机制待完善,建设责任主体待落实,枢纽产业规划待明确,产业扶持与招商政策待聚焦,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快速形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战略框架为目标,拟在2022年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以空港枢纽调研为基础编制实施方案。按照建设重点产业“链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开展以空港枢纽为核心、大渝北区区域为重点的航空物流产业综合调研工作,从市场主体、重点项目、市场格局、服务类型、市场规模等多维度开展基础调研,摸清航空物流产业底数与现状问题,为产业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推进枢纽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建设。争取市政府支持,落实2月25日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召开的空港枢纽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的指导下,积极推动由重庆机场集团牵头,保税港区集团、渝北区有关国有公司等参加,共同组建空港枢纽运营平台,全面负责空港枢纽规划建设、适航产业招商、企业信息手机在线填报APP开发、信息平台搭建、枢纽监测评价、规则标准创新、枢纽协同共建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空港枢纽专项工作组作用,共同推进空港枢纽建设取得可视化成果。
编制完成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加快补齐空港枢纽对内对外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空铁公水”无缝衔接服务能力。会同保税港区、机场集团优化客货运道路方案,确定实施一批基础性、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畅通区域内道路微循环。支持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成投用;争取市级相关部门支持,加快建成铁路枢纽东环线古路国际货站,力争将古路国际货站打造成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新起点,尽快启动机场支线、洛碛港建设,完善机场连通铁路、水路的道路交通、货物存储、换装联运等配套设施,实现与团结村、果园港等周边口岸枢纽联动发展。
(四)研究区级空港枢纽支持政策,推动出台市级配套政策。以服务重点适航产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统筹研究出台区级空港枢纽支持政策。同时,在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的支持下,围绕国际货运航线开发、支柱型基地航空企业落地、“客改货”“飞中转”模式创新、空铁公多式联运(含卡车航班)、航空货源集散辐射、适航产业招商引资、空港枢纽标准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市级空港枢纽建设扶持与航空物流产业促进政策,形成举全市之力加大政策支持枢纽建设局面。正积极争取市发改委等相关市级部门延续临空经济示范区相关财税政策。
感谢您对商贸流通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此件已经曹兴建主任审签。
重庆市渝北区商务委员会
2022年5月7日
(联系人:陈昭宇;联系方式:1776480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