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81号提案的复函
唐丽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区农村慢性病老年人用药指导机制的建议》(提案81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和布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背景情况
根据2020年全国及重庆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6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引发的死亡率分别为20745.57/10万、5483.48/10万、4456.67/10万;6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因以上慢性疾病所致死亡率分别为18016.23/10万、6025.01/10万、3016.25/10万;重庆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以上疾病引发的死亡率分别为19301.01/10万、6392.87/10万、7307.72/10万,从全国数据分析,农村老年居民在因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引发的死亡率远高于城市老年居民,而重庆常住人口中老年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引发死亡率高于全国城市老年居民死亡率,因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引发的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农村老年居民死亡率。
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居民生命健康,亦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防控工作被提上新的高度,2016年,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控制指标,随后《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出新要求及新目标。
二、渝北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工作开展情况
老年人作为慢性病高发人群,一直是辖区慢性病筛查和管理的重点人群,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农村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存在巨大挑战。近年,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强弱点补短板,多措并举开展慢性病全程管理工作,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一)加大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力度,切实提升慢性病筛查诊疗能力。
针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点,区卫生健康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倾斜力度,近两年投入27546万元,对全区11家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进行维护更新,投入622万元购置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筛查诊治。
(二)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招录及人员培训,切实提升慢性病诊疗服务能力。
按照分级分类原则,采取公开招录、基层考核招聘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引入一大批优质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区镇中心卫生院医院在岗人员74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0人,占比82.43%;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33人,初级职称415人。通过“三基三严”技能练兵、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医疗护理员培训、质控中心检查指导等方式,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
(三)加强宣传培训,积极营造慢性病综合防控氛围。
每年借助“全国高血压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卒中日”等开展大型主题日宣传培训活动,促进群众自觉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营造人人参与慢性病防控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沟通协作,推行慢性病用药保障政策。
与区医保局协作,扎实推行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要求公立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备齐带量采购药品,在“两病”治疗过程中优先使用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2020年3月9日-2021年3月9日,全区共采购“4+7”中标药品25个品种,32种规格产品;积极推行“两病”患者签约按人头付费,并期通报各公立医疗机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情况,不断降低慢性病患者就医负担。
截止2021年6月底,全区农村(11个镇)共管理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分别为28937、681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人数分别为21748、4532,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为80.72%、76.05%,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管理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人数分别为16329、3807,规范管理率分别为56.43%、55.83%。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础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辖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低,高级、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仅5.73%、21.8%;医疗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度相对较高,但配置规格及使用率较城区医疗机构有差距。
(二)农村老年人慢性病规范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2020年、2025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60%、70%,,目前,辖区对35岁以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规范管理,但距离国家规范管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且农村地区老年人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地区差异较大,如2021年1-6月,辖区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最高为大盛镇81.97%,最低为洛碛镇39.58%;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最高为大盛镇81.80%,最低为木耳镇38.92%。
(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集采药品使用率低。2021年第一季度,“两病”门诊使用集采药品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仅7.6%,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集采药品费用占门诊医疗总费用比例分别为12.02%、4.8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两病”门诊集采药品使用率差距大,最低为石船中心卫生院3.17%,最高为大湾中心卫生院46.91%,使用率低于10%的基层医疗机构共8家,其中农村镇中心卫生院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慢性病集采药品城乡差距及机构之间差距较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健康教育,切实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能力及健康素养。
一是积极贯彻零级预防理念,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全面加强从幼儿园到老年人的全人群慢性病防治教育,实现预防工作关口前移,推进全面健康行动。二是针对老年人群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易出现代谢紊乱、机能失调及增加疾病危险系数等特点,组织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针对性开展营养指导、慢性病预防、规范诊疗、合理用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宣传,不断提高老年人疾病防治能力。三是积极引导慢性病患者及其亲友参加志愿组织,引导公益性组织及志愿者参与慢性病知识宣传,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宣传氛围,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二)规范慢性病诊疗,积极做好农村地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
一是强化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置及培训。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农村从事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同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及基层常见慢性病诊断、用药知识等培训,为农村慢性病老人规范化诊疗提供人员基础。
二是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升慢性病规范诊疗能力。综合各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及辖区群众就医需求,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施设备配置管理及投入力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筛查诊断能力。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建立慢性病网格化管理。以国家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诊疗相关规范为依据,对农村地区慢性病老年人严格实行“一对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建立村卫生室-镇中心卫生院-区级医疗机构三级服务网络,实行慢性病患者信息共建共享,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团队、个性化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老年人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及康复治疗优势,为患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三)加强交流协作,推动慢性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区医保局,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内部考核及绩效分配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慢性病门诊用药保障推进力度;二是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慢性病患者使用集采药品,进一步降低就医负担;三是加强考核及结果应用,把慢性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纳入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对政策执行不力的机构及人员进行约谈提醒;四是进一步做好村卫生室集采药品使用工作,加强各镇中心卫生院对所属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药品集中招采及使用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村卫生室慢性病集采药品配置充足,乡村医生开得出,慢性病患者用得上,畅通慢性病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满足慢性病老年人就近拿药需求。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