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动态要闻

多家媒体聚焦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多方发力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

日期:2022-03-02

https://mp.weixin.qq.com/s/_fwA_WQ6wZEZfm0lentaGw


多家媒体聚焦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多方发力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

2022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两会相关话题逐渐升温。近日,重庆日报、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多方发力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履职这些年| 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曾推动大足石刻编入国家教材 今年呼吁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代表委员履职记】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建议给予川渝高竹新区建设更多支持》等稿件,一起来看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在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

“带着任务当代表,心系人民去代言,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过去4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共提出16条代表建议,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复。履职期间,他推动大足石刻编入国家教材、推动首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并立足岗位,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于会文重点呼吁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

4年提出16条代表建议

推动大足石刻编入国家教材、推动首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

2018年1月,于会文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这些年来,于会文提出的16条代表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复,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

2020年,于会文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将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教材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和肯定,写入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成为大足石刻保护传承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于会文还联系四川美术学院,推动成立大足学研究院,出版《大足石刻全集》,填补了我国石窟寺大型考古报告编写和出版的空白。此外,他还倡导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遗产地联盟,主动当代言人,广泛宣传石刻文化。

调任至重庆市渝北区后,于会文坦言,自己明显感觉到在渝北工作压力大、潜力大、责任大。

“渝北区的经济总量达到2236亿元,增长8.5%,常住人口达到22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公里,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双两百’城区。”于会文感叹道,这也意味着,教育、医疗、就业、交通、养老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大,压力更大。

于会文口中的“潜力大”,则是指渝北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形成了人气、产业、物流、创新、区位“五大优势”,将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释放出几何级数的综合效应。他用了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渝北人气兴旺、产业基础厚实、交通畅达便捷、创新基础扎实、区位优势突出。

来到渝北后,于会文努力争取支持,推动渝北成功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重庆获批“十四五”首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在服务企业上,实施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牵头制定20条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措施;在服务民生方面,新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学位3万个,帮扶1.3万名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完成中心城区堵乱点治理8处——这些老百姓真正“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切实提高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今年将提出4条建议,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于会文将带来哪些建议?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自己准备了5个建议,其中4个都是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的。

川渝高竹新区由重庆渝北和四川广安合作共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第一个跨省域的实体化、可视化平台,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跨省域共建新区,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使命。

于会文介绍,目前,川渝高竹新区已经彻底打破行政区划,按照“先定山水后定城”的规划思路和“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优惠条件,初步形成了经济活动5个一体化、社会事务3个属地化和6大跨省域共建机制的“536”改革成果。

从长远来看,川渝高竹新区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加快建设成为“三区一城”,即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先行区和重庆中心城区新型卫星城。

“今年两会,我围绕支持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分别提出了给予新区用地政策支持、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以及将渝北至广安的城际铁路纳入国家路网规划、支持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4个建议。” 于会文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两省市共同努力,川渝高竹新区一定会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关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

建议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为核心,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除了川渝高竹新区建设,于会文还提出了关于支持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建设的建议。

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是渝北区落实党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功能平台,是重庆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最具潜力和优势的产业园区,也是渝北建设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的核心引擎。

目前,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已入驻企业250多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近万人,成功吸引隶属于国家工信部的信息产业研究院西部分院、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头部企业光庭信息全国第二总部等项目落户,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等全国性荣誉。

“当前,我们正在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积极争创中国软件名园。”于会文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重庆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为核心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助力重庆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