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共同生长,打造乡村振兴典型范例
大天池村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东北部,地处重庆主城四大山脉之一的明月山脉的槽谷中,属于喀斯特地貌。今年五一假期,大批游客来到大天池村游玩,为这个坐落在明月山脉的村落,增添了热闹的气氛,也昭示着大天池村正蹄疾步稳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桃韵天池 大山深处的眼睛
在大天池村朝家坝可以一览桃韵天池全貌:远处青山层峦叠嶂,苍翠满目,一汪碧水映照桃花,波光粼粼。作为渝北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桃韵天池占地2400亩,设有草莓采摘区、桃林观赏区、仙池垂钓区、耕作体验区和民宿体验区等。围绕桃韵天池,洛碛镇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秉持“修旧如旧”的修缮思路,以“八改六化”为标准,突出巴渝民居八大核心要素为重点,对农房进行整治提升,并沿线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片,开展“保洁、植绿、拆棚、排危”综合整治。大天池村盘活闲置资源资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成立“农房”经营实体,对26户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经营权统一从农户手中集中起来,按照“集体10%、农户40%、公司50%”股权架构,发展乡村特色民宿,目前已经建成以“桃韵小居”为主体的民宿集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切实实带来收益。
2021年,大天池村被列为渝北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力推进“五大振兴”。大天池村以“农旅融合”为抓手,累计流转土地5000余亩,着重在张白路沿线发展万亩高山生态蔬菜基地,年蔬菜产值突破400万元,“三品一标”认证蔬菜7种,围绕桃韵天池做乡村旅游文章,年接待旅客超过5万人,休闲旅游年产值突破200万元。
杨家槽传统村落 百年古村落焕发新生
就在今年三月,大天池村4社杨家槽传统村落项目也宣告完成,该项目是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设计下乡”行动中村庄设计的典型案例,同时,还是全国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基地。
杨家槽相传是400多年前“湖广填四川”时,湖北黄麻杨家人入渝定居的第一站,延续至今。村内房屋多修建于清末,保持传统明清巴渝民居特点,后翻修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期间,房屋在建设过程中顺应地势高低错落有致,传统建筑结构主要以穿斗式为主,少量土坯房和石砌房,现有人口78户188人。
来自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的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的设计理念以建设乡村美好环境和村民幸福生活为根本,挖掘利用田园农耕文化和传统民居资源,创造乡村美好家园,将绿水青山转换成发展资源,以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乡愁吸引资本与人才的返乡回流。
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尊重村民意见,从居民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为有需求的居民增添了天窗,铺设了地砖,并对杨家槽原有古树、古迹、古房、古井等进行保护、修缮,将历史积淀和现代设施融为一体,充分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样板。
一手抓农旅融合发展,一手抓古朴村落开发。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来反哺传统村落保护,大天池村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破解乡村振兴中创新发展与因循守旧的矛盾和难题。据洛碛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大天池村以杨家槽传统农耕文化为底色,依托桃韵天池自然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乡村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冯颂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