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动态要闻

告别“水上漂” 上岸天地宽 ——记洛碛镇渔民转业后的幸福生活

日期:2020-11-23

    波光潋滟,江风和煦,金秋时节的长江岸边植被葱葱郁郁,成片的花草随风摇曳。江面上,曾是渔民的谭文庆正在执法船上巡江。现在,他不再打渔,成为了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护渔队员,负责巡查洛碛长江段非法捕捞。

      洛碛镇长江河段属于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范围为巴南区木洞镇至渝北区洛碛镇内,主要保护对象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其它保护物种多达20余种。

去年6月,我区启动实施渔民、渔船的退捕转产工作,至去年11月中旬,洛碛镇完成39艘渔船、43名渔民转产。曾经“烟波浩渺中,出没风波里”的捕捞生活将成为记忆,渔民们离开渔船,开启了全新的生产生活。

        从捕鱼到护渔    他成了长江的守护者

  
    

    “得知国家要保护长江、禁捕退捕时,我是全力支持的。虽然我没什么文化,但国家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上岸,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39岁的谭文庆出生于洛碛镇上坝村,他家从爷爷辈开始就在长江捕鱼,他在渔船上出生、成长,重复着父辈的生活。

     “16岁就跟着我爸上船打渔,捕鱼的技巧都是从我爸那里学来的。22岁那年成家后,我便开始了独立捕鱼的生活。”谭文庆回忆说,“捕鱼的生活很辛苦,我每天都是早上5点多来到江边,撒下网过后,再在船上煮早饭。撒网、收鱼、售卖、再撒网……这一连串的工作要忙到下午4点左右,才能‘下班’。”谭文庆说。

     “现在响应国家政策,退出捕鱼行业,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打鱼了。”谭文庆告诉记者,只有渔具交的早,才能转产转得快。今年7月,经洛碛镇政府“搭桥”,谭文庆应聘了公益性岗位,成为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护渔队员,主要负责在长江洛碛段巡查,劝导、阻止非法捕捞者。“毕竟我对长江有感情,是长江养育了我。可以继续在船上工作,保护长江生态,这样的工作很合我的心意。”谭文庆说道。

      谭文庆的父亲谭远国今年65岁。随着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正式启动,谭远国带头响应号召,按时上缴了渔船和网具。回忆 起向水讨生活的艰苦岁月,谭远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虽然不能再以打鱼为生,他也用50多年的“渔龄”为“水上漂”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上岸后,洛碛镇政府按照政策为谭远国办理了社保参保手续,他过上了踏踏实实的有保障的生活。如今,他经常高兴地向邻居炫耀:“我也是可以领工资的人了。”  

从“渔二代”到老板娘    她用辛勤浇灌生活

      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在船上做了30多年鱼买卖的“鱼老板”钟国容在洛碛滨江路上开了一家饭店。她笑着说,过了三十多年“水上漂”的日子,现在脚踏实地生活了,在岸上的日子每天都是甜的。

  
    

    今年45岁的钟国容也是“渔二代”,初中一毕业就上船讨生计。和谭文庆父子不同,钟国容是将各家渔民捕到的鱼买进,然后卖给岸上的水产市场或个人。虽被称为“鱼老板”,但却并不轻松。“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出门了,到了船上不能开灯,因为水面要反光。我就一手开船一手掌电筒。”一谈起过往,钟国容就特别激动。于她而言,那些日子不仅是回忆,也记载着她的青春。

    “我文化水平不高,年龄现在也偏大,没有别的技能,我心里很清楚,要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30多年来,钟国容经历了长江的风浪,也习惯了船上的劳作,本以为就这样漂泊在长江上了,直到拉不动网,就回家养老,但退捕计划让她提前上岸。

      上岸后,钟国容参加了洛碛镇举办的技能培训,决定自己创业。半年后,她在江边开了一家饭店,生意红火。今年下半年,她将继续拓展生意,开设酒楼,经营中餐。她告诉记者:“上岸后才发现,发展的空间更大,转型发展路子有不少条,只要肯干,发展的机会很多,加上还有政府部门的关心,我相信,我们退捕渔民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渔民退捕有力度    转产安置有温度

      离开,难免有些不舍,因为那里曾是渔民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地方;上岸,有向往的幸福生活、美好的明天,因为这里有比一江碧水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据洛碛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罗光浩介绍,长江禁渔以来,洛碛镇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完成所有渔船证照注销、船网回收工作,全面实现了禁捕退捕。在禁捕退捕的同时,洛碛镇精准施策温暖上岸渔民之心,一对一摸排退捕渔民就业及社保情况,主动上门帮助退捕渔民办理社保参保手续,按照推荐就业一批、技能培训一批、支持创业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的思路开展帮扶,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

      为了守护绿色长江,维护美好家园,自去年以来,洛碛镇对全镇21条河流进行综合清漂整治,御临河、沙公溪等水质保持稳定良好,出境河流水质稳定保持Ⅲ类以上标准;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地之一,完成59个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试点工作得到肯定;投入270万元完成1.6公里洛碛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投入120万元完成张关水厂、沙湾水厂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响应渝北区空气污染天气应对,整治餐饮油烟经营户23家;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医疗废物处置率均达100%;完成“四旁”植树2000亩,森林抚育2000亩,幼龄抚育500亩,疏林地及未成林地培育1500亩,不断提高全镇森林覆盖率。

      从“求温饱”到“求生态”,对渔民而言,守护好长江生态是义务也是责任。转产安置让他们过上了更加安稳、惬意的生活,与此同时,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渔民的勤劳和勇敢,更是撑起了长江生态的“保护伞”,造福子孙后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