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7958876282/2025-0019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龙塔街道
-
- [ 生成日期 ]
- 2025-06-04
- [ 发布日期 ]
- 2025-06-04
法治护企 数智护航——重庆探索涉企行政执法新举措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全面落实重庆市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部署,我市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全面落地“AI+”“扫码入企”“信用+执法”等工作举措,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实现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江津区“执法+”打好“组合拳”
▲江津区对辖区小微企业负责人开展“圆桌恳谈+实地问诊”。
一是“执法+计划”有序施策,推动检查减频增效。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全面梳理涉企执法对象信息,制定年度检查计划,严格控制检查比例,精准匹配检查事项与频次。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全面梳理种植业、畜牧业等五类涉企执法对象信息,建立动态监管台账,实行涉企执法对象清单化管理机制,检查比例严格控制在50%以内。
二是“执法+AI”数智管理,实现监管无感提质。利用数智化手段积极探索远程执法、无感执法,形成“响应快、精准查、处置稳”的高效执法新模式。如江津区农业农村委依托布设带有AI分析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实时捕捉非法捕捞等违法线索,实现24小时违法取证,识别精准率达99.7%,办理案件时限平均缩短40%。
三是“执法+服务”双轮驱动,提升执法监管温度。建立“深度沟通·专题座谈”机制,摸排企业情况并制定个性化企业服务。如江津区交通运输委建立“企业安全联络员”制度,点对点制定安全“体检表”、签订安全承诺书;有机结合“执法专员+安全顾问”结对服务和“圆桌恳谈+实地问诊”服务方式,整合辖区合规维修企业名录,建立“小微问题即答清单”,及时响应企业需求。
长寿区规范涉企执法再升级
▲长寿区积极探索执法监管“一件事”,对重点场地场所开展“扫码入企”。
一是全量梳理执法要素,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全面梳理行政执法机关检查事项,推动30个部门和19个镇街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公示公开。
二是积极创新执法监管,优化涉企检查方式。探索建立“承诺免检”制度及零售药店、河湖岸线等6个执法监管“一件事”;加快落实“扫码入企”工作,迭代升级“信用+执法”监管综合场景;推动建立园区企业、商超等15个“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
三是全域推动包容审慎,全程护航企业发展。贯彻落实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梳理本区不予、从轻、减轻处罚和不予行政强制“四张清单”,实行“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制度。
万州区打造服务企业新方式
▲万州区企业服务专员联合经信委工作人员进行企业需求摸排。
一是摸排企业发展需求,实施“一企一档”制度。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摸排企业需求,通过企业联络点和监督员将需求反馈至相关执法部门优化执法方式;各执法单位联合开展“百企大走访”活动核实400余家企业的需求,并实施定制化执法服务指导。
二是柔性执法服务企业,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企业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按照“分片包干、重点帮扶”原则,坚持严格依法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结合,形成“事前提醒提示、事中无事不扰、事后免罚轻罚”的柔性执法模式。
三是“三送助企”精准发力,构建“执法+产业”生态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送法律入园区,送政策进企业,送服务到车间”的“三送助企”为抓手,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组建涵盖全区重点执法领域200余名执法人员的企业服务指导团,探索“执法+产业”融合路径,为全区重点工业企业提供个性化惠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