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公共法律服务

    • [ 索引号 ]
    • 115001127958876282/2025-0019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龙塔街道 
    • [ 生成日期 ]
    • 2025-06-04 
    • [ 发布日期 ]
    • 2025-06-04 

打造“法治心理剧”为青少年打开普法新视界

当严肃的法治教育遇上生动的心理戏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在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的学术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暨美育心理戏剧成功展演。

这场由江津区司法局与区教委联袂打造的法治心理健康教育“盛典”,以心理戏剧为载体,创新“法治+美育+心理”融合的沉浸式宣教模式,生动展现了江津区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实践成果。

学生自导自演 法治知识“活”起来

活动当天,来自江津区6所示范学校的同学们轮番登台,聚焦青少年成长中的关键问题,用原创心理剧开启沉浸式普法,将法律知识融入跌宕剧情,让法治精神直抵人心。

双福第三小学的《勇敢小卫士》以防性侵为主题,小演员们通过展示身体报警手势、传授危机化解技巧,大声喊出“我的身体我做主,遇到危险大声说”,助力青少年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重庆工商学校的《危险的兄弟义气》,真实还原未成年人因“哥们义气”冲动行事,最终触犯法律的典型场景,用“法律不会因年轻网开一面”的警示,告诫同龄人要理性行事。杜市学校带来的《反诈联盟》,模拟“女儿遇险”“网络交友”“冒充公检法”“投资诈骗”等常见诈骗场景,以“不论骗术怎么变,我不转账应万变”的口诀,提升青少年反诈意识。

此外,吴滩小学的《青春的抉择》借校园赌博、捐款被盗案例,引导未成年人坚守法律底线。先锋小学的《守护生命之舟》结合溺水事件,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菜市街小学的《明德心理成长中心》直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守护。这些剧目均由学生担纲主演,以生动演绎让法治知识“活”起来,每部作品既是法治实践课堂,又是健康成长“启示录”。

“用心理戏剧的形式普法,可以将以往‘你说我听’的单向灌输,转为‘你演我悟’的双向共情,通过法治教育解决青少年的成长困惑。”活动中,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相关负责人对六所示范学校带来的法治心理剧,从剧本创作、表演呈现、法治内涵传递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点评和高度肯定,同时还受邀为江津区160多所学校法治安全分管副校长和心理健康老师作法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体系化推进 打造特色普法新名片

江津区的创新普法实践早有布局。2024年5月,江津区委依法治区办印发《关于开展在校学生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的工作方案》,构建起政法委统筹、政法单位包片落实的工作格局。江津区司法局创新推出“法治+美育+心理”融合的沉浸式宣教模式,梯队式开展进校园输送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打造具有江津辨识度的“法治心理剧”名片。

截至目前,江津区已联合相关部门走进7所学校开展工作,共计开展法治心理健康团辅活动80余次,参与师生300余人,受益师生约2000人,围绕江津区推出的首本法治读本,创编7个完整的法治心理剧作品,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和成效。

“每一部心理剧都是一颗法治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中;每一次演绎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传递着成长的力量。”江津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真实情境的戏剧化解构,法治心理剧让法律知识化作可感知的“成长疫苗”——学生们不仅记住了“遇到欺凌留证据”“遭遇诈骗快报警”等实操守则,更在角色共鸣中完成从"知法"到"护法"的认知跃迁。

下一步,江津区将把法治心理剧打造为全域推广的普法IP,通过"戏剧浸润+心理引导"双轮驱动,让学生在法治心理剧的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演一部剧、懂一部法、护一群人"的成长型法治生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织就立体化法治防护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