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康晖路社区创新举办低碳游园会主题活动,以“小游戏”撬动“大治理”
4月22日上午,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康晖路社区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碳游园会主题活动吸引了100多名居民参与。
现场既有白发老人戴着老花镜研究垃圾分类指南,也有外卖小哥顶着头盔抢答环保问题,孩子们举着游戏积分卡跑来跑去,笑声和讨论声此起彼伏。这场活动不仅用“土办法”和“新创意”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更让现代化社区治理的“大道理”悄然融入了市井烟火中。
科技增智,宣讲“活”起来
“阿姨,您家过期的降压药是有害垃圾,和装药的铝箔板一起丢进可回收物垃圾桶,这可是要扣分的!”活动开场,社区志愿者搬出“看家法宝”——用PPT动画演示药片、玻璃瓶、陶瓷碗的“分类一生”。屏幕上,一粒卡通药片蹦蹦跳跳钻进写着“有害垃圾”的红色垃圾桶,而装药的铝箔板却被“拎”出来丢进可回收物垃圾桶。台下居民举着实物样品互相考问:“碎灯泡算什么垃圾?”“我知道!得用报纸包好再扔其他垃圾!”现场居民一边记笔记一边感慨:“原来垃圾分类不是死记硬背,得学门道!”
游戏赋能,分类“趣”起来
为进一步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社区精心设计了四大沉浸式游戏关卡:在“沙盘寻宝”中,居民化身“生态侦探”,从模拟社区场景中甄别可回收物;“分类投掷大挑战”以运动竞技形式强化记忆点;转盘问答与拼图游戏则将环保知识拆解为趣味碎片。现场数据显示,90%的参与者通过游戏掌握了至少3类特殊垃圾的正确投放方式。这种“游戏化治理”策略,正是超大城市破解“市民参与难”的创新实践——用“小切口”激活市民的热情,让政策落地更接“烟火气”。
多元聚力,治理“联”起来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外卖小哥”的加入。作为走街串巷的“社区活地图”,他们在“环保知识问答转盘”中表现活跃,并主动承担起“移动宣传员”角色。“每天配送时顺带提醒商家做好垃圾分类,感觉自己成了社区治理的一份子!”外卖骑手小李的话语,折射出超大城市治理中“新市民”角色的转变。社区党支部书记表示,未来将依托“暖心驿站”,进一步发挥新群体在隐患上报、政策宣传中的“神经末梢”作用。
现场同步设置“议事代表接访台”和“红岩先锋党员示范岗”,党员干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新就业群体代表也积极建言,征集意见建议3条。同步开展反诈、医保宣传,发放资料400余份。构建“环保+”服务矩阵,以集约化服务提升“一老一小一新”获得感。
小切口破题,幸福“实”起来
此次活动以游戏化设计激活自治热情,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服务效能,将环保宣传与民生服务、民主议事有机结合,实现政策宣传从“单向输出”向“多元共创”转变,让社区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当家人”,展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宏大叙事,在这方寸之地的创新实践中找到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