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镇出实招化解矛盾纠纷
聚焦“1”个中心,让矛盾纠纷“有地找”。以大湾镇综治中心为依托,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所有服务资源,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心理咨询室、综合调度室、志愿服务岗等6个窗口,为来访群众提供接待引导、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建立完善矛盾纠纷信息平台,对各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登记、流转、处置以及分析研判,实现群众矛盾诉求只跑一地。
构建“3”级平台,让矛盾纠纷“有人管”。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要求,打造镇、村、网格三级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共建立镇村调委会26个,配备调解员170人,聘请法律顾问13人。所有平台实行首接责任制,对一般或较大矛盾纠纷导入“125”工作线,即:能当天办理的在1日内办理;不能当天办理的在接访第2天安排专人与群众见面;5个工作日内化解矛盾纠纷或拿出答复意见。对重大矛盾纠纷导入联调联动工作线,由镇矛调中心召集有关部门、律师、“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员等进行会商研判、精准施策,合力进行化解。
近年来大湾镇土地流转租金拖欠问题尤为突出,涉及农户1080户,涉及金额825万元。鉴于此,大湾镇矛调中心整合律师、司法、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乡贤调解联调联动,组建15人专业调解队伍,对各村土地流转矛盾纠纷逐一进行调解,并委托律师向剩余拖欠租金的公司发送律师函并进行立案起诉,截至目前,共追回土地租金700余万元,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拓展“5”种方法,让纠纷调处“有机制”。大湾镇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注重创新工作办法,确保矛盾纠纷真化解,“化症结”。一是坚持来访登记。设置群众接访室,由实职领导牵头、平安办具体负责,对来访群众实行“一事一表”,做到群众来访有人接待、有人处理、有人答复、有人回访。尤其是春节前夕,农民工欠薪问题频发,镇矛调中心联合规建办、劳保所、司法所等进行快速处理,实现了“当天接访、次日处理、限时答复”的目标。二是坚持包案办结。对每起纠纷都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部门、定责任人员、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确保化解工作真正落地见效。三是坚持分析研判。每月召开一次矛盾调处工作分析会,根据各村居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情况等,分析矛盾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不断完善调处方案和防激化措施。四是坚持多元化解。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运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协调部门、单位、专家等联合会商、靶向施策、精准化解。五是坚持关口前移。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强化源头预防,狠抓风险防控,促进纠纷关口把控、前端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