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574372Q/2023-00138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应急函﹝2022﹞27号 
    • [ 主题分类 ]
    • 应急管理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应急局 
    • [ 生成日期 ]
    • 2022-05-09 
    • [ 发布日期 ]
    • 2022-05-09 

重庆市渝北区应急管理局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42号提案的复函

刘西潼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渝北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建议》(第242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题研究讨论,落实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全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机构改革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以“全灾种、大应急”为目标,加快构建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灾害防治救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一是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区级层面成立区应急局,各镇街设立应急办,村(社区)设置应急管理专兼职干部,明确网格员职责。设立区减灾委,下设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震地灾和气象灾害防御等4专项指挥部,初步建成了适合“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管理体制。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灾害防治的原则,履行安全生产直接监管和自然灾害防治职责。二是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制度。制定并印发《渝北区自然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专项指挥部工作规则》、《渝北区事故灾害应急指挥调度救援机制(试行)》、《渝北区事故灾害会商制度》等机制制度,确保灾害防治和救援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三是建强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区“专常群”队伍共32支近2000人。22个镇街均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队伍总人数1712人,其中专职人数60人,兼职1652人,成为镇街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建成基层应急救援站172个,应急队员1046人,全区1647个基础网格均配备网格员。四是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全区已编制1个综合应急预案、21个专项应急预案、22个镇街综合应急预案、89个部门应急预案,以及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重大风险源(隐患点)应急预案。为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队伍应急能力,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五是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建成规范化的森林防火检查74个,建成森林防火阻隔带近451. 05公里、防火公路566. 28公里、防火步道39. 8公里、防火蓄水池46个、森林防火智能不锈钢蓄水箱6个,启动森林防火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建设。重点强化地质灾害监测点、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城乡低洼区、防洪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风险点、沿江沿河地区、人员密集区防范,加强水库水电站、在建重点工程以及重点路段的巡逻巡查。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共建成应急避难场68处,其中短期避难场所6处,暂时应急避难场所62处。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建成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3个、镇街救灾物资储备库22个。采取签订保供协议、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储备专业特种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急时所需。

我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应急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我区将强化以下工作措施。

(一)构建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区减灾委的统一领导下,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明确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其职责边界,明晰上下之间的责权界线,确保上下联动、权责一致、指挥顺畅,反应灵敏。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区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推进现场指挥部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规范现场处置流程,提高现场处置统筹指挥能力。健全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军地应急协同联动,与区人武部以及驻辖区军事力量建立军地联动应急机制。发挥区位优势,深化跨区域应急协作机制,推动与邻近区县建立区域应急协作关系,实现资源互补,协作互助。

(二)打造本领过硬的救援队伍。按照应急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准军事化和“十有”建队标准,加强区综合应急救援队能力建设。按照上级部署,深化消防救援队伍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完善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综合应急救援队、专业救援队伍共训共练。建设区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强化先进适用救援装备的配备,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常态化开展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演练,围绕在防汛、地灾、森林火灾、危化、道路交通等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社会应急队伍以及镇街综合救援队伍共训共练机制,全面提升各类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三)建设完备可靠的应急保障体系。完善应急救援救灾资源保障机制,将事故灾害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应急救援准备金和快速拨付通道。依托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建立统一的应急资源信息平台,对应急资源实行集中管理,统筹调配,综合利用。完善应急资源代储机制,依托区内超市、生产企业储存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临时征用调拨制度,高效利用事故灾害点周边区域应急物资资源。加快区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实现救灾物资储备量可应急保障受灾群5000人,自然灾害发生4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的目标。加强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防汛抗旱装备、森林灭火装备、地震地灾救援装备、水陆空一体化物资投送等装备配备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制度,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维护。

(四)重构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新变化、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要求,在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能力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完成区级总体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督促指导各镇街和各相关部门完成预案编制修订,建立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行业、全层级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战性和可操作性。采取桌面推演和盲演的演练模式,通过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组织指挥水平、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各类力量之间的联动协同能力。强化演练成果运用,以应急演练促进预案修订、能力建设和物质装备配备。

(五)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深入推进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五进”活动,扎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建设全市最大的安全主题公园,依托相关应急资源,打造区综合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基地,开展防灾减灾和应急知识普及,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本领。


重庆市渝北区应急管理局

2022年5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