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5-00100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卫健函〔2025〕103号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5-05-06
- [ 发布日期 ]
- 2025-05-12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243号提案的复函
致公党渝北区工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借力方大集团促进我区民生事业发展的建议》(第243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和布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尤其是在教育、医疗方面。在医疗领域,我区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疗与教育领域实现跨越式提升。完成新双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新增托位超6600个,建成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实施“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改革,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在教育领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中高本贯通培养”的多元化职业发展路径。
二、问题和建议的回复
针对贵委提出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调研,深入探讨,积极办理,回复如下:
(一)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
我区共有市教委审批的中职学校5所,即重庆市渝北职教中心、重庆市蜀都职业技术学校、重庆市竟成中学校、重庆经济建设职业技术学校、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全区中职在校学生1.6万余人,教职员工1077人,专任教师787人。
1.初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积极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贯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我区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衔接现代职教体系多层次办学,开展了三年制、“五年制”、“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和“3+4”等中高职分段培养。
2.积极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一是强化专业建设。产业升级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和招生实际,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和我区“2335”产业发展需求,渝北区中职教育在原九大类30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物联网技术运用”、“口腔修复工艺”、“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0余个专业。二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了更好的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打造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优势明显的品牌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我区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围绕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汽车与装备制造”、“航空旅游与商贸”等专业群。
近年来,我区渝北职教中心和竟成职业中学开办了智慧养老服务专业,学制3年,今年,两所学校将为社会输送养老服务人才100余人。
3.职教高考质量较高
2024年,全区中职毕业生总数4986人,参加高职分类考试4133人,其中升入应用型本科281人,专科院校3494人,五年一贯制培养升学304人,高考升学人数达到81.8%,高考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二)支持健康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区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产业生态构建和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医疗科技、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和民生服务“三力协同”,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更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服务,为成渝地区健康产业高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政策体系与产业生态构建。
出台《健康中国渝北行动实施方案》《渝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明确“医、药、养、健、管”五大核心领域,重点发展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康养等产业。依托仙桃数据谷打造精准医疗和智慧医疗产业集群,聚焦基因检测、医疗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入驻企业超50家,年产值突破15亿元。重庆金山科技研发全球领先的“智能胶囊内镜”和5G医学影像诊疗系统;重庆润泽医药的“多孔钽骨填充材料”填补国内骨科技术空白。2024年,生物医药规上企业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15.8%。
2.民生服务与健康环境优化。
建立覆盖148万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8.5%,试点“家医微诊室”延伸城区服务触角。利用新媒体传播矩阵,创新开展“医疗反哺心连心,家医有约面对面”“渝北健康之声”健康科普直播活动,107期直播累计观看人数33.35万余人次。在119个村居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9类153个,创建国家卫生乡镇3个、市级健康乡镇4个、健康家庭3345个、健康促进医院24个。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称号。
(三)推动医疗卫生行业提档升级,建立以重医大附三院为头部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
近年来,我区抓实医疗反哺、医防融合,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诊疗能力持续提升。一是推进基础建设。争取中央超长期国债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2500万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武汉协和重庆医院、市精卫中心先后落户,辽宁方大集团完成重医附三院收购,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10家乡镇卫生院完成改造升级,全面实现“一镇街一医疗机构”目标,12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提升诊疗能力。与上海交大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区人民医院挂牌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渝北医院,并与西南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区中医院晋升为三级中医医院,并成为重庆中医药学院教学医院;区二院挂牌为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渝北分院;区妇幼保健院获评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单位,国家级、市级重点专(学)科增至5个、31个,打造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各1个、中医博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站2个。2024年,全区医疗机构门诊、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4.5%、9.1%。三是创新实施医疗反哺计划。自2022年开始,由4家区级医院牵头,重医附三院协同,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打造“慢病管理、中医养生、妇幼健康、特色专科”四大部71个,183名“县聘乡用”人员全脱产下沉,累计填补基层技术空白256项,成功创建甲级基层医疗机构9家、重庆市社区医院2家、农村区域医疗次中心1家,2024年基层门诊、出院人次比2021年增长约62%、35%。
下一步,我区将积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持续深化区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杨政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龚唯,联系电话:67274224。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5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