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4-00309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卫健函〔2024〕110号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4-05-29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9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342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滕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体系,助推分级诊疗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渝北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委领导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办理,分管领导召集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2021年以前,我区医共体建设主要形式为分别组建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的2个区域医共体。区人民医院与9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医共体单位,区中医院与8家基层医疗机构组成医共体单位,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间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完善了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2021年,在全区组建了1个卫生健康共同体,经过3年的持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4家公立区级医疗机构牵头、附三院协同配合,区内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的“4+1+N”的紧密型卫生健康共同体。2023年2月,区第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年度大会议案确定为《关于进一步完善渝北区分级诊疗体系的议案》,2023年5月,区政府印发《渝北区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实施方案》,加强政策、资金、项目统筹,明确分级诊疗体系总体布局、目标任务及9项重点工作,将医共体建设与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紧密结合,通过推进相关重点工作,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一、深化“医疗反哺”改革。采取“4+1联合”模式,由4家区级医院牵头,重医附三院协同,对21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精准帮扶,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打造慢病管理、中医养生、妇幼健康、特色专科四大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新建特色专科服务部10个、专科门诊4个,填补临床技术空白182项,开展业务、技术培训1256次,专家健康讲座302次,下派专家1997人次,义诊1.89万人次。按照“县聘乡用”人员数量不得低于当年招聘执业医师类人员总数的80%的要求,选派125名区级业务骨干,分两批全脱产下沉到基层1年。将“县聘乡用”人员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协助团队长开展家庭医生工作管理和诊疗服务,目前,县聘乡用人员开展无痛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手术共2910例。2024年1-3月,公立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同期增幅24.83%,出院人次同期增幅55.61%,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显著增强。
二、充分发挥质控中心作用。我委于年初指导各区级质控中心结合《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情况》拟定了各质控中心年度工作计划。2023年各质控中心开展培训115场次,覆盖9300余人次。2023年,各区级医疗质控中心开展各类专项督查覆盖医疗机构302家。每月对区内院前急救网络医院质控指标进行分析,对每项指标进行横向及纵向逐月对比,对指标靠后的单位限时整改到位。每季度对区内医疗纠纷情况进行通报,对投诉及纠纷较多的医疗机构开展约谈。
三、狠抓医疗质量提升培训。我区高度重视“三基三严”培训工作,每周组织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三基三严”理论培训1场,全年共24场,涉及医疗机构800余家,培训1万余人次;开展集中理论抽考3轮,涉及600余人次,并将考核结果在区卫生健康系统予以通报。承办“2023重庆整合医学大会”,七名院士主旨演讲,4000名专家出席,3000万余人线上聆听。
四、狠抓数字化建设。投入2300万元升级全区卫生信息化平台,搭建数字健康驾驶舱,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完成检验检查数据对接,112项项目已实现互认,至今已累计互认42.42万次,入选全市“一键急救”试点区和“渝康互认”成效展示区。依托区人民医院打造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远程慢病管理中心,2023年远程视频会诊215例、影像会诊1.5万例,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五、优化医疗保障网络。将远程诊疗等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对按规定转诊的住院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可连续计算起付线,向下转诊不再重复计算,医保支付杠杆作用更加凸显。将符合条件的2.3万人纳入医疗救助对象,纳入“两病”管理对象1.15万人,同比增长17%。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构1437家,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药店5家,群众看病购药更方便。扎实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约2亿元,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六、落实医共体建设考核评估。建立区卫生健康共同体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共同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突出基层就诊率和区域就诊率提升,以及共同体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运行绩效、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成员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相关财政补助、医保支付额度以及薪酬分配总额、共同体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相挂钩。共同体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相关部门,通过指导、督查、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区域共同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评估运行机制和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一是在“统”字上下功夫,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区二院扩建步伐,尽快投用回兴、双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一期建设,推动检验检查互认项目全面上线。二是在“质”字上做文章,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区人民医院“三甲”内涵,依托樊代明院士工作站,打造西南地区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区中医院“三甲”中医院创建,做靓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品牌。三是在“实”字上求突破,促进卫生跨越发展。深化医疗“反哺计划”,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技术提升。扎实开展“乡聘村用”,组建乡村医疗“反哺”团队定期到农村巡诊,补齐乡村医疗短板。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此复函已经委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林绍芬,联系电话:67825733。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