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4-00302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卫健函〔2024〕103号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4-05-17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9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335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渝北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建立健全区级重症救治信息平台的建议》(第335号)已收悉,首先感谢贵委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和布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平台为工具,整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症救治的专业人员以及平台,可以极大提升患者及时高效的救治率,挽回患者生命。目前,渝北区尚未建立区级重症救治平台,重症救治资源的分配、调度和资源共享水平较弱,需要加强。
二、问题和建议的回复
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委高度重视,认真调研,与大数据局深入探讨,积极办理,回复如下:
(一)大力推进重症医学科建设
我区高度重视重症医学救治能力建设。一是积极扩充重症医学床位。按照国家及市级要求,根据医疗机构规模及实际需要设置重症床位,目前,我区1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共设置了300张重症救治床位,其中综合性ICU床位152张,专科性ICU床位148张。二是加强设施设备配置。所有综合ICU均按标准完成了监护单元的建设和改造升级,确保电力、氧气供应系统及生命监测、急救治疗设备功能完善,随时可用。此外,全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共配备CT机27台、呼吸机333台(含162台有创呼吸机、132台无创呼吸机和39台转运呼吸机)、监护仪1714台、血液透析机220台,充分满足了重症救治硬件需求。三是配足医护人员数量。全区综合ICU医生人数126人,护士326人;其他专科ICU医生人数150人,护士390人。同时构建了灵活的重症医护人员调度体系,建立了应急情况下的混合编组工作模式。该模式下,综合ICU以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为核心,协同其他专科ICU及可转换ICU中的专业人员,还包括经过专门培训的其他专科医护人员,每班由重症医学专业人员领队,统一指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下的重症救治需求。
(二)多举措推进信息化建设,助力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一是为动态掌握重症救治力量。我委每日搜集区内医疗机构重症救治相关数据,包含“床位数”、“床位使用率”、“重症医护人员数量”、“重症医护人员在岗率”等实时数据,并上报至《重庆市卫生健康数据统一报送系统》。近3个月以来,重症床位使用率大约在50%左右,最高未超65%。
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近两年,按照市级“1361”总体建设,基于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一件事一次办”等建设规划要求,市卫生健康委正在统筹建设,统一收集医疗业务生产系统的公共服务数据,用于建设如急诊急救一件事、转诊一件事等子项目。市级将收集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危急重症救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平台和场地等资源数据,以及各部门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配合。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根据《数字重庆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建设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明确了在数据归集、共享、开放等责任,构建了数据治理、汇聚、共享、开放的高效运行机制。截至目前,我区完成数据归集治理3340余类、4.9亿条,申请市级回流数据79类400万余条,为区级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对实现贵党提出的“如现场即时检验、心电、车载专业设备的及时远程数据回传,实现后台控制中心和调度中心对重症救治的全过程信息化高效管理,及时高效完成患者转诊和分配,节约时间”等成效,实现加强急危重症患者医疗质量监管、考核,实现“一盘棋”市级管理。目前,我区正积极承接试点市级统一建设的“社会·渝悦·智慧急救”应用。该应用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部委关于“建设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医疗应急指挥调度信息系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等要求的重要应用。主要包含“急救资源准备”、“急救力量响应”、“急救协同处置”、“复盘评估”四个场景。
(三)狠抓院前急救质量,依托牵头医院建立分级诊疗医联体
为做实重症患者救治,我委一是狠抓院前急救质量。将“三分钟出车率”、“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纳入对医疗机构考核指标,每月对相关指标进行全系统通报,督促改进、提高。组织全区医护人员开展“三基三严”培训及大比武,将重症救治相关知识及技能操作纳入重点内容。依托区内院前急救质控中心,对医护人员开展急诊急救、重症救治相关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二是依托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建立重症救治医联体。将全区22个镇街划分为3个片区,网格化布局3个分级诊疗医联体。渝北区人民医院、渝北区中医院、重医附三院分别作为牵头单位,分区包片为基层医疗机构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负责重症患者兜底救治工作。同时,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芳华医院、重庆金易医院、重庆龙湖医院4家二级综合医院作为3家牵头医院的补充力量,区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区急危重症孕产妇和儿童救治补充渠道,充分运用区内现有重症床位,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需要。目前,我委正积极谋划“转诊一件事”平台建设,探索服务机制一体化、服务方式智慧化、业务管理精细化路径,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践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持续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推升医疗技术水平
为进一步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我委出台了《重庆市渝北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文件,从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提出了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其中,要求医疗机构对“平均急救响应时长”、“病人在抢救室的滞留时间”、“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ICU患者的死亡率”等涉及重症救治相关指标进行重点关注,由我委牵头,依托急诊急救、卒中、胸痛等质控中心进行指标监控,督促医疗机构持续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委将多措并举,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持续强化危急重症能力提升。一是提升区内各医疗机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二是对区内重症救治资源持续开展实时监控,做好救治工作准备。三是强化急危重症诊断治疗的信息化区级平台建设,目前,“转诊一件事”已纳入我市数字重庆建设“一本账”,我委正在以“转诊一件事”项目为契机,构建急危重症诊断治疗的信息化区级平台。四是持续推进“智慧急救”应用试点。五是进一步升级改造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系统,做好区内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系统建设与数据资源利用。
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此复函已经杨政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邓丽娟,联系电话:67274224。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