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3-0031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3-06-21
- [ 发布日期 ]
- 2023-06-21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委员会二次会议第297号提案的复函
谭睿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区增加急救设备、健全急救体系的建议》提案(第297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委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展“救在身边”宣讲与应急救援培训活动
(一)争取支持,明确职责任务
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纳入了应急响应体系和政府工作报告,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工作纳入了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并将应急救护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应急救护工作有序开展。出台《关于开展2023年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各镇街、相关部门、各医院工作职责,建立了区红十字会牵头,各镇街、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各医院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同时严格要求过程和质量管控,完善培训资料,建好培训档案。
(二)规范管理,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坚持培训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考核严格化,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将急诊医生、学校老师、街道社区以及易发生伤害领域企业人员作为师资培训重点对象,邀请市红十字会专业老师授课,周密细致安排培训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操试讲训练和学员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系统培训应急救护专业知识。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达到考核标准的学员颁发救护师资证,举办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师资171名。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研讨、定期跟踪督导等方式加强日常管理,及时举办师资能力提升班,更新师资知识技能储备,提高师资宣教水平,引导更多师资懂业务、精技术、会教学。
(三)提质增效,拓展普及培训覆盖面
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推动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常态化、规范化。突出特色,针对不同领域特点采取不同培训措施。加强与区教委合作,将应急救护培训融入学校教学与课外实践,纳入学生军训课程;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中开展救护员培训;特别针对公共安全领域,抓住重点人群安保人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同时将救护培训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救护服务。共培训770余场次、10.8万人次,举办救护员培训班3期,238名学员取得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全区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人数占比逐年增长,极大提升了辖区急救知识知晓度,增强了应急救护“后备力量”。
二、我区公共场所、重点单位AED配置情况
2019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辖区公共场所配备了35台AED,2022年,区红十字会为9所学校及2家企业配备11台AED,并对管理人员开展AED使用及心肺复苏培训,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区卫生健康委微信公众号及政务网站向社会公布区内AED安放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截至目前,我区在机关、公共场所、学校、企业配置了46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三、完善应急救援规定的实施
区红十字会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时,向群众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告知群众通过法律保障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责任,让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实施紧急救助行为时无后顾之忧,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
四、组建和培养专业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加强渝北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红十字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做好备灾救灾、应急救护等工作,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2021年11月3日,渝北区红十字会举行签字仪式,与两江新区蓝天救援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渝北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此志愿服务队由一批掌握医疗、通讯无人机操作、直升机驾驶等应急救援能力的志愿者组成。可提供非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大型活动公益救援保障等服务。
区红十字会现有志愿服务队39个,红十字志愿服务者933人。2022年共计开展困难救助、“三献”宣传、应急救援、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区红十字会主动作为,迅速召集1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排查、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和新冠肺炎阳性患者转运等服务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发挥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为全区疫情防控贡献红十字力量。
五、建成渝北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由市红十字会、渝北区红十字会和仙桃街道共同打造,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市最大、面积为580平方米的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位于渝北区仙桃街道和庆路社区鲁能城。基地配置31台智能互动体验设备,包含了红十字运动模块、消费安全体验区、交通安全体验区及应急救护培训区等十个体验模块,是一处集“教育、体验、培训”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护培训基地。2022年参观培训人次约3000余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调研组参观基地并给予高度评价。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区红十字会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工作。
二是积极与相关公司对接,拟实施“博爱益站”项目,此项目是集AED投放与投放后的运维保障、运营管理为一体,计划分批次在全区商圈、大型超市,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健身公园、商场、景区等重点场所增加AED配置。
三是继续加强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对象组织动员,收集我区各单位申报应急救护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把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基本的公共服务更广泛的向群众提供,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率和灾害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的发挥出红十字会在救灾救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履行好红十字会作为区委、区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