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5-00119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卫健函〔2025〕86号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5-04-30
- [ 发布日期 ]
- 2025-05-12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人大十九届六次会议第2025193号建议的复函
尊敬的高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街道社区闲置物业开展普惠托育服务的建议》(第2025193号)已收悉,感谢您对渝北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提案,我委高度重视,委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并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和布置。有关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全区托育服务发展基本情况
2024年渝北区常住人口156.7万人(不含两江新区),出生人口数1.2万人,同比增长14%。3岁以下婴幼儿3.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2%。育龄妇女人数37.6万人,全区育龄人口数量较多,生育潜力大,托育需求旺盛。截止2025年一季度,全区备案托育机构144家,建设托位数7076个,同比增幅达15%,每千人口托位数4.53个,普惠托位占比80%以上。
去年,我区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一亿资金。按照《渝北区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我委围绕“11635”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预计今年年底,建成1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4个“医育结合”示范园和15个镇街(社区)托育园等公办或公建民营托育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全面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用人单位办托和社会力量办托等,形成普惠托育服务多元化发展格局,实现“15分钟托育服务圈”。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顶层设计,建立全局统筹发展机制。一是强化目标规划。将托育服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将托育核心指标纳入民生实事“八张报表”考核和卫健系统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二是成立工作专班。设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托育服务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累计召开联席会议21次,切实解决托育规划布局、资产盘活、资金筹集、项目建设等问题。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印发《重庆市渝北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渝北府办发〔2024〕6号),建立完善托育机构建设补助、租金补助、困难婴幼儿补助等政策举措,统筹谋划支持全区普惠托育服务事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聚焦供给扩容,构建公办托育服务网络体系。一是建设区级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按照国家示范级标准,选址仙桃数据谷建成约3800平米集“托育示范中心、托育人才培训中心、托育综合管理中心”于一体的区级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总投资约4000万元,目前已完成立项、设计招投标工作,预计今年11月建成投用。二是推进“医育结合”项目。3月中旬,全区首个“医育结合”托育园在区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育园建设已完成项目设计、建设招投标工作,预计10月底建成。三是建设镇街(社区)托育园。与财政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镇街(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的通知》,全面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开展建设15个公办或公建民营性质的镇街(社区)普惠托育园,已拨付首批6个镇街(社区)托育园激励性奖补资金1047.32万元,宝圣湖、龙塔、双龙湖等普惠托育园将于8月左右率先建成。目前正启动第二批托育园建设申报工作。四是发展托幼一体。与区教委联合印制《关于做好幼儿园开设托班备案工作的通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婴幼儿,目前全区130余家民办幼儿园已开办托班,并完成备案,占备案机构总数的90%。目前正协同区教委推进公办幼儿园办托工作,预计6月将开展备案一批公办园办托机构。
(三)聚焦能力提升,构建标准化人才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统筹指导。依托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整合托、宣、教服务功能,每年组织开展培训托育人才1000名,持续开展服务和标准研发项目。今年5月中下旬,将开展全区托育从业人员培训,目前已制定培训方案。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加强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整合,依托区职教中心打造2500平方米以上的“三位一体”生育支持阵地,即,人才实训基地、托育示范园、新型婚育文化阵地,目前该项目进入整体设计阶段,预计投资700余万元。三是筹建专家团队。探索与西南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市人口研究院、市妇幼保健院、社会专业机构等专业机构深度合作,筹建不少于30人的“渝北区托育服务发展专家库”,合力开展托育服务专业设置、教育教学体系开发、课题研究、技术指导等,发挥资源共享、联合共建优势,强化全区托育服务培训指导。
(四)聚焦政策支持,构建普惠可持续发展体系。一是持续加大普惠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托育机构运营补助、租金补助、示范补助、困难婴幼儿补助等一系列政策。积极申报市级社区普惠托育建设资金补助。2025年初为全区100个托育机构兑现2024年度运营补助资金85.9万元。2025年底,将兑现落实普惠托育机构10元/平米/月租金补助。二是减轻群众送托负担。联合市场监管、财政等加强机构收费价格监管,明码实价公示收费项目;打好政策“组合拳”,联合发改委打造托育服务“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目前仙桃、龙山等街道已启动社区嵌入式托育建设工作。三是加强科普育儿社会宣传。加强托育品牌建设,打造“渝贝贝”普惠托育服务品牌,目前,已完成视觉系统设计,统一宣传口号、品牌标识、吉祥物及应用产品;正同步开展品牌商标登记备案有关工作。通过线上线下育儿课堂、入户指导、亲子活动等,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95%。
(五)聚焦综合监管,构建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一是加强质量控制。于2024年3月成立“医育结合联盟”,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托育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托育机构的婴幼儿提供全面健康服务。截至目前,托育机构婴幼儿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管理率达100%。二是加强安全监管。建立了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托育机构安全教育、应急演练,2024-2025年开展覆盖消防、食品卫生、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联合排查8次、抽查整改问题64个。三是探索智能管理。在即将上线的全市“托育一件事”数据平台基础上,我区拟探索建设差异化数字管理系统,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创新与服务数智化托育,打造具有渝北辨识度的“渝贝贝”数字化托育服务管理平台,目前正筹备有关前期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闲置国有资产整合不够。部分镇街由于老旧城区、人口稠密发达地区等因素,缺乏合适的托育园建设选址。建议:从区级层面,全面盘活国资委、机关事务中心、区教委(闲置校舍)、国有公司等部门闲置优质资产,支持普惠托育园建设。
(二)普惠托育服务事业认知不够。少数镇街对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认知度不够,对国家要求开展公办托育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理解不深,导致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三)托育园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区级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镇街(社区)和用人单位托育园建设大多属于新建项目,闲置资产盘活、选址评估论证、建设立项审批、项目设计和建设实施招投标等工作涉及部门多、牵扯事项复杂,导致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中央普惠托育项目资金使用较为缓慢。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提升公办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区级托育综合指导中心、镇街(社区)托育园、医育结合等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底建成投用。二是鼓励公办幼儿园办托。联合教委,推动“公办率”指标优化,开展公办园闲置学位摸底,深化“托幼一体化”,确保公办幼儿园办托资源有效扩容。三是加强托育人才培训力度。支持渝北职教中心等院校与托育机构共建实训基地,促进托育、幼教教学体系有效衔接,加强育婴师、保育员等从业人员规划范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持续开展托育品牌宣传。依托“5.15国际家庭日”“7.11世界人口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渝北健康之声”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系列科普育儿知识普宣传,提升科普育儿知识群众知晓度。
联系人:卫雅伦,联系电话:67801339。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