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3-00338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3-06-21
- [ 发布日期 ]
- 2023-06-21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人大第十九届三次会议第491号建议的复函
袁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公共场所加快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开展普及相关急救培训的建议》(第491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公共场所体外电子除颤仪(AED)配置情况
2019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辖区公共场所配备了35台AED,2022年,区红十字会为9所学校及2家企业配备11台AED,并对管理人员开展AED使用及心肺复苏培训,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区卫生健康委微信公众号及政务网站向社会公布区内AED安放地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截至目前,我区在26个机关、公共场所、学校、企业配置了46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二、组织开展急救培训及AED使用的培训工作
(一)争取支持,明确职责任务
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工作纳入了应急响应体系和政府工作报告,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和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工作纳入了2022年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并将应急救护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应急救护工作有序开展。出台《关于开展2023年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各镇街、相关部门、各医院工作职责,建立了区红十字会牵头,各镇街、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各医院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同时严格要求过程和质量管控,完善培训资料,建好培训档案。
(二)规范管理,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坚持培训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考核严格化,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将急诊医生、学校老师、街道社区以及易发生伤害领域企业人员作为师资培训重点对象,邀请市红十字会专业老师授课,周密细致安排培训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操试讲训练和学员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系统培训应急救护专业知识。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达到考核标准的学员颁发救护师资证,举办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师资171名。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研讨、定期跟踪督导等方式加强日常管理,及时举办师资能力提升班,更新师资知识技能储备,提高师资宣教水平,引导更多师资懂业务、精技术、会教学。
(三)提质增效,拓展普及培训覆盖面
广泛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推动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常态化、规范化。突出特色,针对不同领域特点采取不同培训措施。加强与区教委合作,将应急救护培训融入学校教学与课外实践,纳入学生军训课程;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中开展救护员培训;特别针对公共安全领域,抓住重点人群安保人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同时将救护培训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救护服务。共培训770余场次、10.8万人次,举办救护员培训班3期,238名学员取得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全区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人数占比逐年增长,极大提升了辖区急救知识知晓度,增强了应急救护“后备力量”。
(四)完善设施,推动应急救护阵地建设
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580多平方的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配置31台智能互动体验设备和专业的教学设备。充分运用“数字化、一体化、智能化”的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营造出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科技性于一体的交互式学习培训环境,满足公众的救护与自救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区红十字会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工作。
二是积极与相关公司对接,拟实施“博爱益站”项目,此项目是集AED投放与投放后的运维保障、运营管理为一体的项目,计划分批次在全区商圈、大型超市,交通枢纽,体育场馆,健身公园、商场、景区等重点场所增加AED配置。
三是继续加强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对象组织动员,收集我区各单位申报应急救护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区商务委积极对接,对公共场所安保人员、餐厅服务员、送快递的小哥等重点人群开展人工心肺复苏+AED急救培训。更广泛的向群众提供应急救护培训,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群众中的普及率,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的发挥出红十字会在救灾救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履行好红十字会作为区委、区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