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3-00322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生成日期 ]
    • 2023-06-21 
    • [ 发布日期 ]
    • 2023-06-21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人大第十九届三次会议第0187号建议的复函

尊敬的段红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未成年人危机干预体系的建议》(第0187号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办理,分管副主任召集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布置。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自2019年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区卫生健康委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牵头部门,加强与区教委、区妇联、团区委等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逐步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区精卫中心建立全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全区22个镇街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点,357个村(居)建立心理咨询室。全区50%以上的区级医院开设心理门诊,19个镇街医院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点。全区医疗机构中现有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防人员共9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统筹组织保障。区卫生健康委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教委等14部门印发了《渝北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和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委政法委、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健康委,明确了各成员部门职责。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积极协调解决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连续三年印发《渝北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重点任务》,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纳入重点内容。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心理服务专业人才69余名。自社心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市级组织的各类心理干预专业培训300余人次,邀请市、区心理健康专家现场授课,组织开展全区心理服务人才培训6次,涉及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民警、社区工作者、精防医生等共计2000余人次。开展心理热线接线人员专业培训6次,心理干预应急演练4次。同时,区卫生健康委加大对全区各类临床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提高抑郁、焦虑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三)优化心理健康服务。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各行业建立常态化心理服务工作机制,针对员工和服务对象,尤其是针对儿童青少年等重点及特殊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健康讲座、心理疏导及干预等心理健康服务。制作《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儿童抑郁症》等宣传资料,用于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区妇联、团区委等多部门,依托“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区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团队多次开展心理健康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宣讲活动。2022年,全区已开展各类心理健康科普宣传66场、心理健康讲座25场、心理疏导及干预服务1000余人次。2022年6月,组织心理健康科普专家走进东原香山小学、空港新城实验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宣教活动,参加讲座青少年1000余人次。2022年9月,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为朗月路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参加人员70余人。

(四)提升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一是加强专科建设及人才配置。全区共有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1家专科医院设置精神科(心理门诊),共有26名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2个镇街医院已有19个设置精神(心理)科,共有26名精神科转岗医师,目前还有3名医师正在市级参加转岗培训。二是设立心理援助热线。区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了全区心理援助热线电话67319162,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受益3000余人。三是畅通学生就医绿色通道。向区教委推送紧急心理危机干预联系方式,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提供救治保障,2022年收治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9人次。四是开展现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2022年为隔离酒店和单亲儿童提供现场心理危机干预2场,有效化解心理危机。

(五)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为进一步掌握我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2022年10月,联合区教委对区内6个学校开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知识达标人数230人,知晓率67.25%;抑郁症阳性人数43人,阳性率12.57%;焦虑症阳性人数32人,阳性率9.36%;自我意识水平偏低46人,正常63人,偏高233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您的建议,认真对待,加强与区教委、区妇联、团区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努力构建未成年人危机干预体系。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心理服务能力。充实全区“心理人才库”,广泛向社会招募具有履行社会责任热情的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学老师、机关企事业单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人员、专业公司的心理咨询师等)参与到心理服务工作中,让其成为心理服务的储备力量。联合相关部门对全区各行业、镇街、村居心理服务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健康业务培训,提升对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识别、紧急心理问题的处置能力。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采取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成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教,通过基础知识和精神卫生理念、常见心理疾病的相关症状和表现、降低“病耻感”等方面提升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精神卫生意识、了解相关疾病常识,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加强协作配合,提升危机干预能力。加强与区教委、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协作配合,进一步建立完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干预机制,畅通未成年人心理疾病就医绿色通道。联合开展多部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演练,提升心理危机处置能力,防止发生由于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此复函已经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62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