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1-0034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1-07-09
- [ 发布日期 ]
- 2021-07-09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67号建议的复函
付福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渝北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委领导非常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办理,分管副主任召集相关科室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我委将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作为卫生健康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抓实医疗布局、学科建设、医联体建设、重点人群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切实推进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落地。
一、完善医疗布局,构建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区级层面,投资14亿元建成新渝北区人民医院,规划床位1490张,于2020年4月正式投用并成功创建重庆市三级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院,并成为重医教学医院。新区中医院主体工程已完工。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迁建、区二院扩建、区第四人民医院新建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建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古路、茨竹2个精神病区,新增住院床位500张。基层层面,新建宝圣湖、保税港区、空港佳园、空港乐园、王家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基本实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改造茨竹、石船、洛碛等5家乡镇卫生院,新建村卫生室11个,投入600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齐更新常规、老旧设备。此外,区内民营医院重医附三院顺利创建“三甲”医院,社会办医数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区内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多方协调、不懈努力,渝北区人民医院于2021年3月成功签约了樊代明院士,拟在区人民医院打造院士工作站,为发展高水平消化内科奠定了基础,医院现有检验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骨科3个市级特色专科;儿科为市级重点学科;消化道早癌内镜剥离术、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术等技术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区中医院针灸科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专科、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肺病科成功申报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获评市中医特色专科,精神科获评市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中医科获评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渝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科、孕产期保健科被评为市妇幼保健重点专科。重医附三院感染科获评市级重点专科。区内现有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市级特色、重点专科等17个,并成功申报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市级传承工作室各1家,市级精品中医馆2个,市级中医药体验馆1个,“赵氏正骨术”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区远程医学中心为33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影像诊断、心电诊断、视频会诊等,开展远程诊断11.34万例次,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区级医院的诊疗手段覆盖到基层。2021年落实38名区级卫生技术人员以全脱产方式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公开招聘148人,及时补充到区内各医疗机构一线岗位。区级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查房、教学、指导手术等,带动基层医护人员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安排新进人员、业务骨干到牵头医院进修、培训;区内12个质控中心常态化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年培训2000余人次。三是完善双向转诊机制。茨竹中心卫生院挂牌成为渝北区人民医院茨竹分院。区中医院在茨竹及古路中心卫生院建立精神科分病区,以分病区同质化管理为切入点,逐步打通“医通、人通、财通”各节点。区妇幼保健院与2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妇幼健康共同体,长期派驻儿科医师、护士长在基层开展儿科门诊及住院业务,辖区儿童在基层可享受二甲医院服务。区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间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完善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303人,区级医院下转患者451人。
四、抓实签约履约,做实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一是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累计投入1913万元搭建云计算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电子病历数据库部分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平台采集慢病患者医疗数据,把慢病筛查、诊断、建档、随访和健康管理延伸到信息软件中。二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共组建181个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合力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适宜的健康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以及健康咨询、预约门诊、普通转诊等服务,并定期收集与更新签约家庭健康信息,提出健康管理方案和健康维护意见,充分利用家医APP平台,规范开展辖区“两病”患者及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工作。三是做实履约工作。在区内各人群聚集区设置集中签约履约服务点,优化和兑现签约服务包内容。服务团队每两周开展一次宣传、义诊、巡诊活动,定期电话回访,深入重点人群家中,为签约群众提供健康咨询、问题诉求、意见建议等服务。四是引入中医防控方法。积极探索中医药慢病防控方法,针对慢病人群开展中医药养生宣传、普及食疗、推广适宜运动等中医药健康干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健康中国中医行”活动以及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并对高血压病患者开展免费中医药健康管理。
此复函已经委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联系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