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784XN/2021-0003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卫生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卫生健康委 
    • [ 生成日期 ]
    • 2021-01-08 
    • [ 发布日期 ]
    • 2021-01-08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第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91号建议的复函

渝北卫健函〔2020〕191号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区人大十八届四次会议第391号建议的复函


程小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精神病人管理问题的建议》(第391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我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作出批示,并召集有关同志作了专题研究和布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2020年我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情况

(一)持续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与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上半年牵头召开部门联席会2次,联合督导2次,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共同做好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做到思想不松懈、标准不降低、力度上不减弱、效果上不打折,降低患者肇事肇祸风险,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持续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能力。一是提升患者收治能力。区精神卫生中心在去年开放400张床位基础上,今年新增设床位100余张,茨竹病区由原40张床位增设到70张,古路病区设置床位100张,已于8月正式投用,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床数将达700张以上,精神病人住院难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全区19个镇街医院已有17个设置精神科,配备有1-2名精神科转岗或全科医生,区精神卫生中心安排10余名精神科医生定期到各镇街医院开展多点执业和技术指导,加大各类临床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提高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三是注重临床治疗效果。全区设置心理门诊22个,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在巩固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工娱治疗”等康复治疗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快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三)持续推进全区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四类”人群免费服用抗精神病药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500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吃到免费药,累计发放免费药物价值68.28万余元。一是精准对象,帮人到“点子上”。为进一步提高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精准确定实施对象为居住渝北区(不含两江新区直管区)3个月以上公安机关列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其他贫困(建档贫困户、特困人员)、无监护或弱监护(1户有2名及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监护人年龄大于65岁)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居家需服药的持精神残疾证患者。二是便捷审批,办事到“心坎上”。制定《全区免费服用抗精神病药项目工作实施》《免费服药宣传手册》《免费服药申报审批流程》,采购免费服药软件系统,全面开展政策宣传、告知,优化办理程序。符合条件的实施对象只需到辖区镇街医疗机构申报,经镇(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小组办公室初审,报区级相关部门复核通过后就可签订三方《免费服用抗精神病药协议》,选择到就近的镇街医疗机构领药服药。在办理过程中,社区干部甘当“跑腿匠”,采取帮办、登门办等措施,让群众申报审批少跑路,不走弯路,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专业服务,药用到“病根上”。根据市级《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项目目录》,将38个抗精神病药品纳入免费范围,各定点发药机构负责为患者登记、诊疗,对其作服药前期评估,综合患者病情及疗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领药服药,严密限私保护。四是工作提升,钱花到“刀刃上”。今年5月,区精卫中心对免费服药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在抽取的190名患者中,服药依从性100%,满意度96%。全区通过开展精神病人免费服药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服药率、在册患者规范服药率、面访率等管理核心指标以及患者治疗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率均有明显提升,患者的病情复发、经济负担明显降低。

(四)扎实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区卫健委多次督导区精神卫生中心疫情防控情况,多次研究布置强化疫情期间全区重精病人疫情防控和治疗管理工作。区精卫中心增设院内发热病区,暂停面对面探视,改为视频和电话联系;增设13间收治新患者的隔离病房、加大对新病人的监测力度。加大对医务人员、后勤管理等人员的监测管理,分两批轮岗集中上班,期间不离开医院,期满后居家观察两周,行核酸检测。同时,全区各镇街精防人员严格落实疫情期间工作要求,详细摸排精神病住院患者生活轨迹,主动上门了解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储备情况,结合随访收集到的患者信息,积极为33名有需求患者送药上门,保障精神疾病患者不因疫情中断药物治疗,为32名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干预服务,积极帮助患者病情稳定和康复,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严重精神患者管理工作。

(五)切实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发现工作。全区各医疗机构主动作为,与综治、公安、民社等进一步加强排查管控,将排查重点放在居民小区、单体楼、农村村社等场所,按照“三清三落实”的要求,对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地毯式”调查摸排,全面掌握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具体情况,对排查发现的疑似处于发病期的精神障碍患者要及时管控,上半年共新增排查发现36人。

二、存在问题

(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患病率(3.21‰)指标较低,离市级(4.3‰)指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城区各街道的报告患病率普遍不达标。

(二)城区排查工作开展相对困难,特别是城区居民患者及家属由于“病耻感”拒绝暴露病情导致检出率低,并拒绝社区医生和联合服务管理小组随访,管理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要求各镇街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镇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联合服务工作小组和村居联合服务管理小组,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职责,加强成员之间沟通和协作配合,加强信息交换,建立常态和长效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排查工作。健全全区集中摸排和日常排查发现相结合的排查机制,要求各镇街要进一步完善镇街管理小组内各成员单位联动机制,要做到逐村逐户,人人见面,全面摸排疑似患者,逐级上报后由区精神卫生中心及时安排人员至现场参与诊断评估。对新发现的高风险患者,要及时建立联合服务管理小组,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要及时送医救治,做好患者的隐私保密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要求各镇街村居联合服务小组成员要按相关规定对辖区内在管患者走访探视,规范填写随访记录,掌握患者现实状况,认定患者危险倾向,检查患者服药情况,督促监护人落实责任。督促各镇街医疗机构加强精防人员配置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在管患者按名册逐一落实随访服务工作。其中,要求面访率未达标单位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视频、上门随访、联合随访、预约门诊等方式提高面访率;服药率未达标单位应梳理未服药患者名单,了解其未服药原因,根据梳理原因制定相应措施。

(四)进一步推进免费服药项目。要求各镇街加大对我区免费服用抗精神病药项目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办理申请登记、初审、签订免费服药协议等流程,确保患者及时领药、按时服药。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服药治疗重要性的讲解及宣传,让其充分认识坚持服药的好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以此提高服药率及规律服药率。

(五)进一步提高精神病区救治保障能力。要求区精神卫生中心深入古路精神病区开展业务和技术指导。古路中心卫生院要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强化人员配置和培训,加强精麻药品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救治保障能力,充分做好病区运行各项工作。

(六)进一步注重患者康复训练。为促进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运动康复训练,加快患者疾病康复和回归社会,争取区残联给予支持,为区精神卫生中心提供一批精神类残疾人运动康复设施设备。同时探索在区精神卫生中心建立“开心农场”,开展“农疗”等康复训练。

(七)进一步注重患者心理治疗。加快推进全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八)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宣传。要求各镇街建立以村/居为主体的宣传渠道,通过网格化管理,广泛宣传“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关心不歧视,身心同健康”等精神卫生核心知识,以及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典型事例,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大力开展《精神卫生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患者家属的法律盲区,提高患者家属的责任及主动监护意识。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此复函已经胡容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填写《答复函回执》,并于收到答复函后的20个工作日内,将回执邮寄、传真或拍照传给您所在联系(小)组,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9月2日

(联系人:余淋,联系电话:671330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