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其他公文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5744794/2022-00070 
    • [ 发文字号 ]
    • 渝北文旅[2022]22号 
    • [ 主题分类 ]
    • 旅游、服务业;文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文化旅游委 
    • [ 生成日期 ]
    • 2022-03-15 
    • [ 发布日期 ]
    • 2022-04-06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渝北区文化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

                                                    渝北文旅〔2022〕22号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印发《渝北区2022年文化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区属国有公司,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

现将《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315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加快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目标定位,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一城三高地”(即:国际临空文化旅游城,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聚集高地、文化惠民的共享高地)的文化强区建设为目标,聚力打造“统景温泉”“龙兴古镇”“艺术乡村”“旅游民宿”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断开创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在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

1.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落实首要政治任务,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宣传阐释等方式,引导系统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及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深学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3个方面重大成就蕴含的理论观点,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化理论武装,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权威理论读物,使党的理论创新成为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2.积极营造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抓好文艺宣传、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三条主线。聚焦党的二十大主题,围绕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巴蜀合唱节、全市首届都市艺术节,全市戏剧曲艺、广场舞、街舞大赛,市民诵读大赛,“红岩少年”等市级重大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抓好《小河锣鼓》《华蓥高腔》《渝北戏曲》《最忆是乡愁》等地域性节目创排打磨。开展基层大调研思想大讨论能力大提升工作大推进行动,开展“文化旅游新时代”重大主题采访和主题宣传;策划沉浸式体验的主题成就展、群文活动、惠民活动和公益展赛200场次。

3.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并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推动党史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及各支部理论学习、进入文化旅游讲堂和干部专题培训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群众文化阵地、进文娱场所、进酒店、进景区,充分发挥党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用好红色资源,深化“四史”宣传教育,开展渝北革命文物专题宣传活动,完成大盛张伦烈士纪念馆建设;依托渝北历史陈列馆、王朴烈士纪念碑等阵地,举办党史主题巡展,升级“红色路心之旅”主题参观线路,打造党建活动、红色教育和革命文化传承基地。

4.坚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全面梳理本系统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完善和升级网络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公共文化场所、景区、论坛讲坛等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抓好营业性演出、农村演出市场、歌舞娱乐、网络文化经营内容、播出机构和频率频道、网络视听内容、广播电视广告等监管。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全力保障党的二十大等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

5.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层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三基”建设,切实做好统战工作,持续抓好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强化对行业单位党建指导。认真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五届市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和市委实施意见,持续纠“四风”树新风,深入开展“以案四说”“以案四改”,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提升监督实效,扎实抓好区委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

二、以服务“四个大区”“标杆城区”建设为中心,在加快文化强区建设上展现新作为

6.大力提升文化硬实力。以“一城三高地”(即:国际临空文化旅游城,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聚集高地、文化惠民的共享高地)文化强区建设为目标,以大投入、大手笔市级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建设为引领,围绕机场——国博中轴线,精心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加快中央公园、城市绿道、城市商圈的文化植入,积极争取重庆博物馆、重庆第二图书馆、重庆历史名人馆等市级重大文化设施落户中央公园北部片区,推进重庆传媒艺术中心建设,打造集文化传媒、旅游休闲、运动体验于一体的高质量文化服务空间。

7.大力提升文化创造力。一是繁荣文艺创作。细分文化市场,从文学、书法、摄影、川剧等方面入手,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提升文艺原创力和原创性作品数量和质量,创作文艺精品200件,全力冲击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文华奖、第十九届群星奖,2022年力争有5个以上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二是加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引进高精尖文化装备、新型科技互动产品,在新光天地、中央公园商圈等地建设一批多元化的沉浸式夜游项目,打造一批市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探索运用数字影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创新文化空间展陈方式,打造互动体验新环境、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8. 大力提升文化旅游影响力。一是实施城市美学工程。探索实施城市建设“文评”准入制度,把文化因素纳入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和色彩管控等建设体系,塑造渝北美学格局。联合区级有关部门,全面梳理城市开敞空间,优化机场、车站、公园、广场、干道节点等重要城市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的视觉设计,打造高质量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品,凝练城市文化符号;结合辖区内106个现有城市公园,推动改造建设一批城市公园绿地。二是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工程。包装提升既有文化品牌,对“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水煮鱼之乡”等重量级城市文化品牌,分类梳理、深挖内涵,打造精品、扩大宣传。积极凝练争创新的文化品牌,精心策划中央公园“仙桃智汇国际文化艺术节”、T23国际文化时装节、温泉泉世界·统景国际康养文化节等节会活动,铜锣山矿坑大型音乐会和乡村国际大地艺术节;鼓励支持商业性文化活动开展,吸引高品质文化艺术院团、知名艺术家来渝北展演,擦亮渝北城市文化名片。

9. 大力提升文化遗产传承力。聚焦“保护利用一体化、免费开放多样化、非遗项目市场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四化发展,大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水平。深化“闺阁”和“匠玩”系列文创产品,新开发文创产品10种,实现文创产品量产10种以上;精选全区非遗项目,编印宣传图册,打响渝北非遗品牌;精心制作非遗数字藏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元宇宙数字藏品线上交易;培育“非遗课堂”品牌传承项目,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培训,全年培训项目5个以上,培训课时10/项;鼓励非遗传承人研发新品,举办非遗展示展销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各类展会等活动20场次以上。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启动实施第十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开展区级非遗项目资源调查挖掘,储备一批区级非遗项目线索。

三、以均衡共享为导向,在夯实公共服务基础上实现新跨越

10.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推进文化阵地、文艺队伍和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大提升,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普惠均衡,加快图文两馆数字体验区改造,提档升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逐步推进村社级总分馆服务点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文化云服务功能,充实渝北地域文化类系列数字资源,推进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川渝阅读一卡通”等项目建设,提升全区文化惠民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争创市级示范点1个。

11.做亮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做精做专“文以载道”全民文艺普及品牌,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师资力量、拓展服务人群,增设“三龙片区”和洛碛等基层培训点,分类开设专业研修班、提高班,将参训学员培育成全区新兴文化力量。深入推进“书香渝北”建设,深入开展“七进”活动,实施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校园、最美书店创建,培育特色读书沙龙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氛围。继续发挥“戏曲进校园”在全市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将优秀传统戏曲艺术与义务教育有效衔接,推进戏艺传承走深走实。

12.创建新型文化服务空间。积极推进新华书店渝北中心书城项目落地中央公园商圈龙湖天街,引入精品文创、咖啡、手工制作、艺术体验、研学旅游等时尚业态,提供沉浸式、互动式文化活动,打造高质量人文艺术涵养空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布局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服务等新型文化业态,提升文化旅游公共场所老幼服务水平。打造“冯时行状元博物馆”“上古农耕博览体验园”“慈孝主题乡情馆”等新型文化空间、艺术空间等特色文化场馆3个,24小时城市书房1个,将新型文化阵地打造成品质生活第三空间。

13.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茨兴线、玉矿线、古洛线”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示范带;重点推进玉峰山“龙门·璞村”、木耳“新乡田园”、兴隆“春牛喜耕”等“艺术乡建示范村”建设,办好乡村节会,办好乡村“村晚”、乡村艺术节、“流动文化进村”等乡村文化活动,创新乡土文化载体,大力挖掘非遗资源、培植非遗品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一村一品”文化品牌、乡情陈列馆等建设,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旅游产品,扩大乡村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以精品项目建设为重点,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14.持续推进文化旅游核心项目建设。加强与华侨城深度合作,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以“+温泉”的规划理念,加快打造统景国际温泉度假区;加快推动龙兴古镇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打造核心区1条主街、5条主题巷道和41处重要建筑,确保今年基本建成、明年开园迎客。完成矿山公园旅游总体规划,完成核心区详细规划编制,做好项目启动准备工作。

15.实施精品旅游民宿项目建设。推进招商推介和重点项目设计等工作,推进龙门、小天池、白云山、华蓥山高端民宿集聚区建设;出台扶持办法,发挥旅游民宿产业协会作用,积极培育渝北精品旅游民宿品牌。年内力争建成甲级以上高端旅游民宿3家。

16.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动华蓥山旅游度假区前期研究与策划,并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重点项目库,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强化区域合作,牵头组织百企友城行,渝北百万人次友城行,加强与广安、广元等川渝协议友好市县交流合作,联合打造串联线路,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数字资源一网服务,实现两地共推文化旅游线路、共商惠民政策、共享优质服务。

17.推进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文化+科技+生态”产业作为战略选择和突破方向,重点引进“数字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业、会展演艺业、影视传媒业、生态旅游业”等五类行业企业入驻,积极推进“奥飞主题乐园”落户渝北。重点推进提档升级重庆创意公园和重庆国盛数字文化产业园,加快推进T23时装小镇、重庆游戏产业园建设;创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园区1个;2022年,力争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230亿元。

五、以拓展交流推广为支撑,在提升渝北文化旅游品牌宣传上展示新形象

18. 强化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利用渝北主会场优势,持续抓好智博会、西洽会、文博会、西旅会、旅交会等旅交会等重要活动的对外宣传;深化“15+4+2”全媒体传播矩阵体系建设,优化渝北文化旅游公众号平台功能和信息质量;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邀请境外媒体、智库专家、青年学者、网络大V等,共同推出更多爆款外宣产品,共同策划宣传Logo,深化“101”宣传工程。

19. 强化城市营销能力建设。培育渝北文化旅游节庆品牌,策划中央公园国际文化艺术节、铜锣山矿坑音乐会和乡村国际大地艺术节;继续办好“文旅让生活更美好”惠民消费季,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支持举办大盛樱花、印盒李花、放牛坪梨花等节会活动;大力培育休闲度假、精品民宿、乡村研学、健康疗养、乡土文创等高端业态,提档升级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主题文创产品,增加文化赋能。

六、以服务监管为抓手,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大提升

20.优化亲商富商政策环境。推动“放管服”改革,提升“渝快办”效能。强化文化旅游市场行政审批事前监管和退出机制,持续深化“暖心+贴心+用心”三心服务,用好文化旅游行业营商环境“码上”监督平台、营商环境问题反映窗口,深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机制,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积极参与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策服务水平。

21.加强市场培育和监管。启动玉峰山森林公园、矿山公园、重庆希尔顿惠庭酒店“创A创星”前期指导工作;持续推进文明城区建设,推荐行业单位创建省级、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深入开展行业培训和技能大赛,提升文化旅游行业适应疫情常态化的能力水平;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管,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许可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深入推行柔性执法,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引导企业自觉守法、自我纠错;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压实属地主体责任,清理整顿问题场所和单位,严查违法违规市场行为,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

22.严格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动态调整全区文化旅游行业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旅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强化文化旅游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和重点人员健康管理,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加强对重大文化旅游活动疫情防控的检查指导,阻断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活动传播渠道。

23.抓实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常态化安全监管“十条措施”,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压实行业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旅游保险制度,加强文化、文物、旅游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持续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然灾害防范治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督促各企业建立完善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控体系,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平安建设、社会治安、防邪禁毒、信访稳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工作。

七、以发展保障为引擎,在增强综合施策上培育新动能

24.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治三力”,接续办好“文化旅游讲堂”,开展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和文化素养等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做到懂规矩、知敬畏、守底线;加强团队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始终做到讲团结、会协作、善补台、不拆台;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执行能力建设,坚持清单化、责任制、销号制、善作为,有担当,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坚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用巧干、实干、苦干为加快建设“四个大区”,奋力打造“标杆城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5.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刻实践“产城人融合”,锚定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落地目标,实施数字文化产业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计划,推进青年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以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推进文博人才专业化,建立非遗传承后备人才库,加强“互联网+现代导游”复合型人才培养,用活用好临空英才政策,宣传好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项目(文化旅游领域),形成以产聚人、以人促城、以城兴产的良性循环。

26.强化财政投入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及市级资金投入,保障文化旅游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乡村振兴、营销奖励等顺利实施。开展2021年预算项目及整体目标绩效评价;强化预算和绩效管理,加大资金、资源、资产整合力度;进一步规范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持续开展委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持续提升财务管理规范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