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5744794/2023-00124
- [ 发文字号 ]
- 渝北文旅函〔2023〕43号
-
- [ 主题分类 ]
- 文化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文化旅游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3-05-31
- [ 发布日期 ]
- 2023-05-31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236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文旅函〔2023〕43号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236号提案的复函
民盟渝北区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艺术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36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提案我单位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研究,制定工作措施,落实了相关责任人。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十四五”规划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我区在2021年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渝北府发〔2021〕21号),为我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区建设绘制了蓝图,同时提出了我区乡村文化振兴目标和任务。近几年来,我区也从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保护、优化升级乡村文化供给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经济三个方面不断助推了乡村文化振兴,也在乡村文化振兴示范区建设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艺术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加大文化艺术人才引进。建立文旅智库、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信息库,把高端文化旅游人才引进纳入全区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工作重点,近三年来,我区共引进文化艺术专业人才10余名,不断充实文化人才队伍。
(二)深化文艺院团改革。按照“一团一精品”建设目标,我区组建了临空艺术团,通过“一团一策”的招聘模式,积极引入文艺专业人才,为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提供平台,组建一支集聚更多优秀演艺队伍,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等,临空艺术团2018年入选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三)加强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文以载道”渝北区干部职工文化艺术培训班,作为我区公共文化特色服务品牌项目,全市首创,在培训课程中开设行书、楷书、国画、油画、诗词、摄影、合唱、古典舞、流行舞、民族舞、吉他、葫芦丝、插花茶艺、瑜伽等18个门类,种类非常丰富,已举办了七期的,共开办了213个班,培训文艺学员近2万人次,创作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1400余件,展出作品580件,民谣弹唱、流行舞、配乐诗朗诵等60余个原创节目登上汇报演出舞台,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入选重庆市广场舞比赛、渝北区新春文艺演出等重大展演。我们还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乡村文化技艺培训,深入各镇街等基层开展文艺辅导,让文化艺术普及到民宿、农家等。
(四)创建名家工作室。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搭建新乡贤议事平台,积极引入全国文艺绘画书法界名家来渝北设立工作室和研创基地,同时加强校地合作,引入川美、重师等文化艺术人才资源,孵化出兴隆牛皇村研创基地和仙桃雕漆工作室等。
三、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深入实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充分挖掘优秀乡土文化资源,以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为基础,开展乡村“铸魂”行动,植入优秀乡土文化,加大艺术乡村建设力度,建成青龙村、小天池、柏树屋基、杉树屋基、曾家老房子等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19个。充分展示传统美德、传统戏曲、传统技艺、传统民俗、传统行会、农耕文化、孝德文化、乡规民约等优秀乡土文化,建成古路、洛碛等乡情陈列馆12个。结合一村一品,礼朝屋基、梨子湾、上古农耕等艺术乡建项目,成为了乡村旅游打卡点,兴隆镇牛皇村获全国“美丽乡村文化空间”优秀案例。
四、文旅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近几年,我区一直坚持用文旅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文旅融合发展强劲,乡村旅游成效初显。提出了“重庆都市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定位,“重庆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主城周边游、渝北好地方”的形象定位和“一厅三带”乡村旅游空间格局。推出了渝北“五线十二景”乡村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依托统景温泉节、大盛云龟山樱花节、茨竹放牛坪梨花节、洛碛番茄节等文旅活动。实施乡村旅游商品“后备箱”工程,开发香媳妇、灵芝中药材等系列特色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实施精品旅游民宿工程,目前,已建成精品民宿20余家。今年将开展“渝北老碗”评比活动、“吃乡渝北”建设活动、“歌舞渝北”比赛活动、“故事渝北”讲述活动、“画说渝北”宣传活动、“游记渝北”体验活动,推进“六个渝北”品牌化发展。通过互联网、手机APP、渝北文化旅游公众号、马蜂窝攻略等新兴媒体加大营销力度,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此复函已经吴云斌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填写《答复函回执》寄区政协办公室,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