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5744794/2023-00117 
    • [ 发文字号 ]
    • 渝北文旅函〔2023〕24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文化旅游委 
    • [ 生成日期 ]
    • 2023-05-19 
    • [ 发布日期 ]
    • 2023-05-31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文旅函〔2023〕24号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龙勤国委员:

您提出的第239号提案《关于传承与发扬民间特色艺术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民间特色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的提案非常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也为当前新形势下,我区进一步加强民间特色艺术传承保护,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及工作思路,对我们非常有启发。现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渝北区文化旅游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展示传播等工作,积极推进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工作,不断增强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建议回复

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现逐项回复如下:

(一)宣传推广多渠道开展。一是搭建非遗展示展演平台。实施巴渝古床博物馆舞台品质提升,打造“我们的节日”、《巴渝民俗(非遗)展演》品牌活动,通过非遗展演、非遗赶场等形式,开展非遗展示展演。二是广泛开展推广活动。我区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非遗赶场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推动各级非遗项目、民间艺术品最大限度地进入活动范围,积极拉动市民文化消费,营造良好品牌创建氛围,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三是利用新媒体加强推广。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进行宣传推广,拍摄渝北区非遗宣传片。已完成16个非遗项目宣传片的拍摄,包括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9个市级非遗项目、5个区级非遗项目以及渝北区非遗宣传总片,在渝北文旅、渝北发布、渝北掌媒、重庆文旅委、惠游重庆等官微和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

(二)挖掘保护深入实施。一是常态化开展非遗资源挖掘。现我区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22项,代表性传承人153名。其中,国家级非遗1项,市级非遗15项,区级非遗10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6名。二是扎实开展非遗建档工作。系统整理非遗档案资料,开展非遗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采集,建立非遗档案数据库。三是突出重点抓好非遗研究。编印《渝北非遗名录》《渝北非遗图典》《国家级非遗项目—小河锣鼓》等书籍。

(三)传承教育有序开展。一是强化传承人责任意识。开展非遗传承人集中考核,签订代表性传承人目标责任书,强化市级传承人为代表的传承人传承责任意识。二是加强非遗传承基地建设。依托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打造区级非遗传习所,设置教室11间,组织面塑、剪纸、棕编手工艺等非遗传承人,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传承活动。依托中小学校、非遗企业,打造非遗传习所4个,市级非遗传习基地5个,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三是打造“非遗课堂”品牌传承项目。依托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茨竹中心校、金港国际实验小学等非遗传承阵地,组织华蓥高腔、棕编手工艺、谭氏面塑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教学活动年均20场次。精选非遗茨竹花椒鸡传统制作技艺等项目,拍摄制作“非遗云课堂”内容,开展线上传承推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立足当前,我们更加明确渝北民间特色艺术传承保护工作方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我区民间特色艺术传承保护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等手段,探索新媒体平台的横向合作和有效运用,打造“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新浪微博”宣传矩阵,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等各类宣传信息。增强群众保护的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并积极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二)重视人才培养。做精做亮“非遗课堂”品牌传承项目,发挥好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非遗传习所领头作用、中小学校、非遗企业等传承基地常态化传承作用和“非遗云课堂”线上推广作用。扶持民间艺人带徒传艺,使其技艺继续传承、发扬光大;邀请有关专家,定期对民间艺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表演展示的规范化水平,并提升其艺术创作能力;切实加强对各镇街非遗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申报、展示等相关工作。

(三)加强资源保护。把挖掘申报非遗项目作为非遗保护的长期基础工作,抓好抓实。全面组织开展非遗资源调查,运用录像、光盘等方式,记载传承人的技艺,生产过程,获取真实可靠的图像、实物、文本记录及其他第一手资料,然后整理、分类、建立档案、资料库,利用多媒体、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依托文化网站进行记录性保护,从而不断提高保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区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资源开发。以城市提升、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强民间特色艺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动民间特色艺术产业化发展。落实政策,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特色艺术传承人创新创业,生产出更多满足现代生活需要、质美价优的特色民间特色艺术产品,打造渝北民间特色艺术品牌。通过产业化发展,实现民间特色艺术创造性发展,恢复其自我造血传承功能。

此复函已经区文化旅游委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渝北区民间特色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复。

重庆市渝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