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点线面”结合 推动人口普查走向“立体化”
渝北区“点线面”结合 推动人口普查走向“立体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以来,区人普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领导下,在市人普办的直接指导下,充分发挥人口大区应有担当,多方面统筹落实职责责任、多线条纵深贯彻上级部署、多点位精准把控流程规范,有力有序推动全区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突出“基本面”,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
按全市的统一部署,渝北区“七人普”工作高点站位,统筹协调,努力做到人口普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一是组织领导全面给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口普查工作,将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区委常务会、区政府常委会上进行专题研究。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对人普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要求高质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区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区公安分局等23个单位组成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分工。人普领导小组在不同时间节点召开了三次会议,对全区人口普查工作做了统一安排和部署。
二是物资保障侧面助力。在普查开展前,及时清理出符合要求且能正常使用的原“四经普”PAD近900台,实现旧物再利用。根据人口普查数据采集设备配置标准,新编制了物资采购清单及计划,采取市局统谈分签的方式,新采购PAD200台、流量卡7300余张。
三是部门联动正面聚力。会同区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宣传方案,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摆放10个大型公益广告展位;与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协作,强化行政记录收集整理,辅助基础信息采集软件开展入户工作,共计整理出生人口32460人、死亡人口7446人、育龄妇女2306人;与区公安分局合作,分别8次就区域划分、户口整顿、信息采集等工作进行交流座谈,先后2次组织派出所所长和镇街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共同推进户口整顿暨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与区住建委积极对接,解决高档小区、建筑工地登记难的问题,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作用,选取物管人员充实“两员”队伍;与区教委和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协商沟通,选聘辅导员、班长、团支书作为“两员”,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同时获取教职工和学生信息,便于后期数据比对。
二、布局“多条线”,深入贯彻执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
对标对表国家人口普查方案和市人普办工作要求,从重庆普查大局出发,立足渝北实际情况,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努力确保人口普查数出有据、依法合规、真实有效。
一是提前进行区域划分和绘图。先后3次组织镇街“两员”进行培训,与江北区等毗邻区县现场勘察边界6次,协商处理有争议边界62处,划分普查小区10372个,标绘建筑物11.7万栋,较全市要求完成时间提前了20天,为下步工作赢得了宝贵充裕的时间。
二是保质保量完成综合试点。结合全区存在的公租房多、空挂户多、建筑工地多、特殊群体多、外籍人员多等“五多”现象,针对性选取4个镇街作为区综合试点地区,按照检验流程、检验软件、检验“两员”素质、检验每日工作量、检验前期工作准备情况“五个检验”要求,圆满完成了综合试点工作,梳理出 “两员”选聘、入户登记和软件程序等问题4类25个,提出意见建议13条。
三是有效推进户口整顿暨基础信息采集。区人普办主任先后5次组织召开业务骨干专题会,研究户口整顿暨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听取工作督导和镇街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同时,对各督导组督导情况实行每日通报,对各镇街信息采集入户和录入进度实行两天一通报,通报情况通过党政网发给各镇街主要领导。督导组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到各镇街督查指导各镇街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推动工作圆满完成。全区共采集到人口基础信息265.8万条,约占全市的8%。
四是配齐配强“两员”人员队伍。严格把好“两员”选聘政治关、业务关,全流程、全方位对“两员”开展培训,组建特殊普查员小组对辖区外籍人员、有犯罪案底人员以及不配合人员针对性开展普查。目前,全区共选聘“两员”10372名,区人普办共组织开展5次综合业务培训。
五是有的放矢开展普查宣传。启动了人口普查100天倒计时活动,配合市人普办开展市级媒体基层行,试点工作在多家市级媒体报道。在中央公园东站、区人力社保中心站、保税港空港站等30处公交站点,区府广场、三亚湾海鲜市场、水木天地广场等30处户外LED显示屏,绿梦广场、宝圣立交、绕城高速等10处城区公益广告点位和11处户外喷绘进行户外宣传。为全区10372名“两员”设置手机来电铃声、显示视频,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为全区260余万市民推送人口普查短信。利用区“两微一端”整合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两微”宣传23条,渝北时报、渝北电视台、渝北手机电视台等媒体宣传20条次,共悬挂宣传条幅16000条,发放户口整顿一封信近90万张,七人普宣传动画在各镇街、各村居滚动播放百万余次。
三、把控“关键点”,精准掌握人口普查全流程
聚焦人口普查的重点、堵点、难点等关键节点,建立通报考核、信息公示、工作协同、间周会议、任务清单管理、日常问题答疑等十项工作机制,实时把脉,精准诊断,努力实现人口普查流程清、规则细、数据准。
一是抓重点。建立分片负责、分组督导工作机制,人普办内设5个工作组,分镇街划片组建了4个工作督导组,实行分组负责和分片指导督导,将30个镇街业务指导、工作督导职责明确到具体工作人员,目前,已经完成了30个镇街的三轮全覆盖督导工作。建立通报考核制度,将“七人普”纳入了对部门、镇街的工作目标考核,每月按任务清单通报工作情况。
二是畅堵点。建立两员信息公示机制,提前在各普查小区公示“两员”信息及保密协议,最大限度打消普查对象顾虑。建立人口普查协同工作机制,除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外,还与两江新区的普查工作按“面上工作统筹推进,人员、经费、考核分块负责”的原则,共同推进普查各项工作。建立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点对点的户口整顿工作联络机制,社区民警以村社为单位将户籍信息分配给各普查员,普查员定期将修改清单反馈至社区民警。组建特殊普查员小组应对特殊情况,主要负责辖区外籍人员、特殊对象的入户登记工作。
三是解难点。建立间周人普办会议制度,间周听取人普办各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近期工作困难和问题。建立任务清单管理制度,列出82项人普工作清单及推进时序,每月下发重点工作内容,按旬收集工作进度。建立日常问题答疑机制,每月按任务清单通报工作情况,并针对当前工作问题进行答疑。建立注意事项清单机制,及时梳理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列出62条信息,以简报的形式下发给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