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63155XK/2024-00111
- [ 发文字号 ]
- 渝北环函〔2024〕115号
-
- [ 主题分类 ]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
- [ 生成日期 ]
- 2024-05-24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5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45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环函〔2024〕115号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45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渝北区委会:
首先,衷心感谢贵委对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委在区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工作的建议》提案(第245号)已收悉。我局党组高度重视,以认真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美丽重庆建设大会精神为契机,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切口,坚持把重点提案办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一同部署、一体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抓落实,明确专人办理提案。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农村黒臭水体治理背景
农村黒臭水体清零整治工作,是市委袁家军书记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此项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配合。市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市委李明清副书记总牵头、总负责,市生态环境局每月调度一次,定期通报各区工作推进情况。我区照此成立了工作专班,王小渝副书记任工作专班组长。2023年,我局与涉农镇街一道,广泛发动群众,对全区的河流、坑塘、沟渠、湖泊、水库5类水体和农户的房前屋后的黒臭水体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21处(个)农村黑臭水体,水域总面积31993m2。根据市里的安排,2024年6月30日前,要求我区争取完成所有农村黒臭水体清零整治工作。我区是大城市、大山区、大库区的典型代表,城乡结合部的黒臭水体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很大,务必结合渝北实际、按照一水一策、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实施整治。
(一)水体数量。我区共有黒臭水体21个(坑塘20个、沟渠1条),涉及14个行政村,服务总人口1800余人。其中:木耳镇5条,茨竹镇5条,古路镇5条,大盛镇2条,兴隆镇1条,王家街1条,玉峰山镇2条。
(二)工作进展。一是成立了工作专班,印发了《渝北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定期召集推进会,按月调度整治工作进度;三是深入基层一线检查,现场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四是成功争取市级资金1000万元,已预拨210万元,用于相关镇街先期启动治理。截至2024年5月23日,全区涉农镇街全部完成了放水、进入大规模清淤阶段,累计完成了9条整治,具体是:古路镇5条,茨竹镇3条,木耳镇1条。
(三)工作动态。接市专班办公室【2024-34】号通知,根据单个水体黑臭面积,分类纳入监管清单,黑臭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以上的水体纳入国家级监管清单;黑臭面积200平方以上2000平方米以下的水体纳入市级监管清单;黑臭面积200平方以下的水体纳入区县监管清单。我区共有5条需纳入国家级监管清单,具体是:茨竹镇水口山坪塘3500m2,木耳镇高家村4210m2、石鞋村二社5700m2,古路镇乌牛村3595m2、百步梯村3350m2。其余16个纳入市级监管清单。
二、农村黒臭水体治理路径
(一)治理步骤。按照“摸清底数、制定方案、推进实施、考核评估”4个步骤开展,根据属地属事原则,全面摸排镇街污水处理厂适合向周边农村延伸服务的区域、农村人口集中区域、适宜开展集中资源化利用区域和农厕改造情况,建立“一村一档”。严格按照编制印发《渝北区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方案实施。
(二)治理要求。一是在治理上,突出污水能收则收、宜用则用、应治尽治;二是在设施上,突出建得起、用得了、管得好;三是在感观上,突出村内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异味臭味,基本听不到群众怨言,治理效果为群众所认可。从已完成治理的9条水体情况来看,由于实施主体大都是村集体,周边村民参与了方案制定、决策实施全过程,群众普遍反映良好。
(三)治理路径。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岸上—岸边—水里,既要实现水体短期内消黑除臭,又要彻底根治相关污染源,确保长制久清,重点对200户或500人以上的聚居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按照地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达标排放。二是坚持精准治理,按照“一水一策”要求,针对性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网连通、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三是坚持分类治理,根据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工业污染源等属性,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清淤疏浚、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小微企业排污监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九大行动”,推动农村水环境整体改善。四是坚持资源化利用,对消纳土地充足、非环境敏感的区域,结合农业生产采用资源化利用模式,就近就地用于土地灌溉、生态补水、农肥利用、农资及水培产品生产等。据不完全统计,在上半年的黑臭水体整治中,全区7个镇14个行政村完成清淤9600m3,新建分洪沟380米,修复排污管网9处,新建排污管网355米,新增污水处理设施3个,改厕151户,实现资源化利用4处。
(四)治理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生态环境保护“九治”攻坚、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等任务,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2027年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治理水平跻身全市前列,坑塘、河库实现“全面清零、全域创建、长制久清”目标。
三、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我区21条农村黒臭水体中,在2024年6月30日前,有18条能按期完成治理,但有3条涉及工程措施,不确定因素多,施工难度很大,有望在9月底之前完成全部治理,具体是如下:
一是玉峰山镇玉峰村兴源山庄坑塘,周边近20户农户,没有配套管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排间接流入坑塘,该塘虽已完成清淤,但水体发黄发臭,水质监测无法达标。另据了解,整个玉峰村东方山水酒店片区,均未实施雨污分流,雨水污水全部直排化粪池,每遇暴雨,该村污水处理站一片狼藉。2023年,市局两次暗访,两次通报我区,年度考核受到影响。
二是木耳镇高家村堰塘,上半部分管网残缺不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畅,下半部分没有配套管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溢流现象突出,严重影响堰塘水质,目前,该镇正在实施配套管网建设。
三是茨竹镇水口山坪塘。上游涉及村民农业用水问题,下游涉及北碚区圣天湖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年前,天友牧场约有6000吨粪污直排入塘,必须实施清淤治理。该镇实施放水清淤期间,又出现公路下移迹象,需在水位线以下做加固处理,时缝雨季施工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污染下游饮用水源,极易引发生态赔偿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落实贵委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黑臭水体动态管理、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整改农村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加强农业面源治理”等建议,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区生态环境局已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纳入生态环境高分报表、生态环境督察范畴。
(一)要在加强黑臭水体动态管理上出主意
1.建立健全督察考核机制。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本行业各类年度目标考核。农村黑臭水体清单及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情况由区生态环境局每季度动态更新,清单通过区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2.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开展水质监测,包括透明度、溶解氧、氨氮3项指标。建立治理工程效果评估体系。黑臭水体消除后,将各镇街农村黑臭水体水质监测纳入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性监测范围,定期向社会公布水体水质监测与评价结果。
3.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群众投诉举报制度,发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倾倒垃圾,净化水质的植物缺失或衰败,水体颜色或气味明显异常等情况,及时向区生态环境局或其他部门报告,分类整改。鼓励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治理设施的维护或监督。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及治理情况,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公告栏、设置水体信息公开牌等方式向村民公开。
4.建立健全保洁管护机制。鼓励河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以完善农村网格化管理制度为基础,设专人负责,定期巡查和保洁水体,定期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影响水生态的植物、沿岸生活垃圾、塑料废物及其他废弃物等,建立水体清漂、岸坡垃圾清扫保洁机制,落实保障经费。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源头治理设施管护,特别是做好厕所粪污、畜禽粪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管护。加强水体治理设施的常态化管护。
(二)要在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上想办法
为更好配合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创建工作,区农委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周边农户厕所现状摸排和制定改厕计划工作,渝北区共摸排出黑臭水体周边182户农户,其中151户厕所粪污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31户未得到管控,对此,区专班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区农委也积极推进纳入改厕计划。
(三)要在整改农村污水集中治理设施上做文章
我局全面摸排辖区内8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改造、运行、停运闲置等信息,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异常、出水水质不达标、停运闲置、废弃、自然灾害损毁以及管网破损等非正常运行情况管理台账,形成问题清单。关停19个由于征地开发搬迁设施废弃停用等原因的无存续必要的设施,对41个运行不正常、出水水质不能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申请中央资金(不足部分由地方筹措),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四)要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上下功夫
积极推进农业种植业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因地制宜推广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绿肥栽培等科学施肥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等化学农药减量技术。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实施秸秆腐熟剂处理还田等利用示范,有效带动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在全区涉农镇街全面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和废弃农膜及肥料包装物回收利用,通过连续实施补贴项目,基本构建并不断完善全区回收网络体系,推动规划布局标准化回收网点建设。全区建成区级废弃农膜回收中心1个,镇级废弃农膜回收站23个,村级废弃农膜回收点173个,实现所有涉农村全覆盖。到2024年,回收废弃农膜66吨以上,回收肥料包装物36吨以上,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此复函已经曾德明局长审签,对以上函复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您继续与我局加强沟通联系,以便我局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渝北区生态环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2024年5月24日
(联系人:燕 玲,联系电话:1334025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