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8295N/2025-00050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农函〔2025〕35号
-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农业农村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5-04-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4-28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281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农函〔2025〕35号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281号提案的
复 函
九三学社:
《关于把渝北“土特产”推向“航食界”的建议》(第281号提案)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结合职能职责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研究和办理,现将有关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办理情况
(一)关于以标准化提升品质把控和价值链的建议。一是提升品质价值。为更好把控农产品质量,制定草莓生产、皇后李等33项经济作物类技术规程,玉米、马铃薯等7项粮油作物技术规程和草鱼、土鸡等4项畜牧水产技术规程。并制定渝北土特产进入航食界的生产加工标准,涵盖食材采购、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对土特产的原材料来源进行严格筛选和追溯,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二是实行带证上市。近年来我委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把控“土特产”品质,构建“区、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充分发挥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作用,2024年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6万张,1000余吨农产品附证上市,组织例行抽检1550个农产品样品,合格率达100%。三是严格溯源管理。推广使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标识,实现农产品“带标上市”,全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二)关于以创新性提升产品多样化与适配性的建议。一是提升“土特产”产品适配性。针对不同航司、不同旅客群体需求,加大对“土特产”的二次研发和深度开发,招引三峡柑橘集团入驻渝北实施果汁生产项目,目前正在对接中。组织大湾、兴隆等镇新型经营主体到天圣制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参观冻干生产线、洽谈合作。在茨竹镇放牛坪村建设梨精酿啤酒加工厂,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6月投产。二是延伸“土特产”产品产业链。着力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天友奶制品,秦妈、胖子、毛哥、佳仙等火锅底料、调味品系列产品,农投、古昌等猪肉系列产品。培育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24家、市级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7家,2024年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98.6亿元,位列全市第五位。三是促进“土特产”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从“卖资源”到“卖产品”的转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强村”带“弱村”发展策略,鼓励镇(街)组建强村公司11个,创新成立村级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方面统一规划、抱团发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粮油生产、经果林管理等为重点,实施耕、种、防、收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
(三)关于以协同性提升品牌共建与合作力度的建议。一是运营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区三社融合公司运营、管理“花果渝北”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以农产品为基础、农文旅融合为特点的三产融合型区域公用品牌,采取甄选渝北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营销的方式推广“花果渝北”品牌,目前调味品、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非遗产品4个系列26个产品已纳入“花果渝北”区域公用品牌。二是强化区域品牌培育。加强全区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我区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知晓率和公信力,截至目前全区培育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141个,重庆名牌农产品34个,放牛坪梨、渝北歪嘴李、渝北梨橙入选重庆农业品牌目录,重庆留云小筑家庭农场入选全国《绿色食品标识使用典范(2023)》。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普查工作,收集渝北肉兔、木耳无核沃柑等9个渝北区特色农产品申报市级名特优新农产品。三是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围绕古洛环线、南北大道沿线、印放线、玉龙线“四线”提档升级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建成大湾金凤桃乡、大盛青龙村数智化无人果园、南北大道农耕文化科普示范带等多个农旅融合示范点,2024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收入30.8亿元。
(四)关于以联动性提升产业扶持力度的建议。一是搭建“土特产”产销对接平台。联合区商务委、区工商联、区三社融合公司组织60余家采购商开展桃、李、梨产销对接活动,组建渝北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群,搭建采购商和村集体的直销交流平台,2024年举办产销对接活动3场,促成销售额达500余万元。二是参与“土特产”展示展销活动。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西部农交会、中国农交会、四川农博会和深圳博览会等活动,搭建品牌产品推介平台。组织4家认证企业参加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和2024年重庆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活动。成功举办渝北区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开展了“四时丰收·花果渝北”11个镇农特产品集市展示展销活动。三是建立健全“土特产”营销体系。充分挖掘“土”资源,释放“特”优势,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名优农副产品,持续探索具有渝北特色的强农之路。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资源,举办大盛樱花、印盒李花、金凤桃花、放牛坪梨花等乡村旅游节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下一步计划
贵单位的建议为我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我们将认真吸纳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下一步,我委将加强渝北“土特产”推向“航食界”工作。
(一)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把控质量标准,推动农产品符合航空食品的严格标准,确保原料安全、可追溯。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满足航空食品对健康和安全的高要求。
(二)提升深加工技术和创新能力。开发航空专用食品,针对航空场景需求,研发易储存、便携、即食的预制菜、真空包装食品、冻干果蔬等。改进保鲜技术,应用冷链物流、气调包装、超高压杀菌等先进技术,延长农产品保鲜期。
(三)构建供应链协同机制。整合产业链资源,建立“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航空公司”的垂直合作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利用渝北区位优势,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建设覆盖产地到机场的冷链基础设施,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机舱的品质稳定。
(四)强化产业联动和政策扶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抓实产业培育,积极争取政策,培大育强“土特产”,培育一批业内领先、链条完整、品牌优质、精深加工、联农带农的产业,提高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联农带农能力。
希望贵单位继续关心和支持渝北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4月23日
(联系人:黄隆双 联系电话:023-8601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