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8295N/2024-00088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农函〔2024〕48号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农业农村委 
    • [ 生成日期 ]
    • 2024-05-17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1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313号提案的复函

渝北农函〔2024〕48号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313号提案的

复  函


刘飞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第313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渝北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此建议,区农业农村委非常重视,汪勇主任作了批示,并召集相关单位作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优化政策举措。一方面,加强乡村农文旅融合项目运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编制了《渝北区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对文旅融合消费场景打造、文旅产业集聚园区(基地)、精品旅游民宿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制定印发了《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方案》(渝北委发〔2024〕1号),文件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精品景点线路,培育“民宿+”融合型新业态。

二、突出规划引领。一是围绕《渝北区“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渝北区“十四五”全域旅游规划》,推动旅游与农业、大数据等结合,引导文化旅游企业主动融入“互联网+”“文化+”“旅游+”,加快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培育康养休闲度假、精品民宿、乡村研学、健康疗养、乡土文创等高端业态。现已完成全区129个应编村村庄规划编制,村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现有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2个、累计36个,其中国家级6个。三是提升村容村貌,充分利用和深度开发当地特色农业、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统景江口渔村等13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和大盛天险洞村等24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

三、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我区不是宅基地改革试点区县,盘活利用方式较传统,我区将在市级出台相关政策后积极探索适宜我区的盘活利用机制,特别是有偿退出机制。我区严格按照上级文件农经发〔2019〕4号、渝府办发〔2021〕17号要求执行:一方面,开展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建立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信息库,摸清闲置宅基地现状,为盘活利用宅基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农村闲置资源信息交易平台,规范交易程序,使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有价有市,规范有序。

四、强化要素投入。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组织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入库,17个项目正在进行规划预审。截至2024年一季度,落实农业农村建设用地263亩,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预留充足空间。二是强化经济要素投入。深化多元融资渠道的构建,进一步推进涉农财政资金的集中优化利用。强化招商引资,接待及拜访企业63家,初步洽谈项目14个。签约渝北区科技设施农业示范园、矿山公园文旅综合体、华萃生物智慧工厂等项目3个,投资金额12.3亿元。三是强化人才要素集聚。围绕乡村振兴,累计选派12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开展服务工作,服务村、社30余个、企业40余家。

五、加快农文旅数智化转型。我区是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一方面,编制印发了《2023年渝北区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行动等。另一方面,聚焦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持续推动“一乡一品”数字创新基地、江南大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科创平台落地运营;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院签订“院区”共建协议;与市农科院签订共建“国家(重庆)玉米原种扩繁基地”合作协议;与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勤务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重庆市现代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获市科技局批复建设。

此复函已经汪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区农业农村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7日

(联系人:邹权武,联系电话:186232384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