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MB1938295N/2025-00070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农函〔2025〕57号
-
- [ 主题分类 ]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农业农村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5-05-06
- [ 发布日期 ]
- 2025-05-07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人大十九届六次会议第4号建议的复函
渝北农函〔2025〕57号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人大十九届六次会议第4号建议的
复 函
冯梁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经果林建设后续管理的建议》(第4号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水果产业的关注与支持。对此建议,区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现结合我单位职能职责,就有关建议逐项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标准示范带动作用的建议
当前,区级层面已成立由区政府办、区农业农村委、区三社融合公司、区林业局、区供销合作社、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总工会、区工商联、区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组成的经果林全产业链运营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渝北区推进经果林全产业链运营管理工作方案》,整合力量统筹推进经果林产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委成立了经果林全产业链运营工作专班,下设产业指导组、品牌营销组、智慧信息组、产业融合组等4个小组负责经果林相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一稳二提二增”为目标,即稳面积、提单产、提品质、增效益、增收入,全系统全产业链谋划经果林运营管理。同时,优选木耳镇金刚村、大盛镇千盏村、统景镇远景村、大湾镇龙洞岩村等10个村作为经果林全产业链运营管理示范村,从果园标准化生产、智能化提升、机械化示范、品牌化运营、供应链打造、市场化推广、融合化发展等7个方面集中发力,力争到2027年,全区经果林产业果树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产量达14万吨,亩均效益超5000元、优质果率提高到7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6.5亿元。
二、关于积极品牌打造的建议
近年,我区大力推进果品品牌化,发展梨橙、歪嘴李、放牛坪梨等三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水果类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26个产品纳入“花果渝北”区域公用品牌,新发展的经果林已注册“盛橘”“千盏黄桃”等商标,大盛镇隆仁村、鱼塘村生产的大雅柑橘获得了重庆市“三峡杯”中晚熟柑橘银奖,果品品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经果林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从重产业发展向重产品运营转变,在做优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培育、渠道拓展。积极会同三社融合公司运营好“花果渝北”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鼓励水果生产基地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加入“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市级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构建以“花果渝北”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镇域品牌、企业品牌为主体的果业品牌体系,增强我区农产品及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关于完善仓储产业链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围绕经果林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建柑橘、李子等产地冷藏保鲜库20个,新建统景镇江口村、大盛镇千盏村、木耳镇白房村等柑橘分选线5条,总分选产能可达10吨每小时,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代表建议,加强项目包装储备,在南北大道沿线策划包装一个集分选、包装、电商销售、初加工、仓储于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统一收购各镇村水果,再进行分级、包装、组合后对外销售,以集约型的方式最大程度保证果品新鲜度,减少转运过程引发的损耗,提高农产品收益。
四、关于畅通销售渠道的建议
建立农产品产销定期对接机制,会同区商务委、区工商联、区三社融合公司开展应季水果产销对接活动,协助各镇村与采购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全年举办产销对接活动3场,促成销售额约500万元。积极组织参加“橙博会”、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三峡杯”优质柑橘评比、产销品鉴会等活动,栖息地农业等3个企业的柑橘获第七届“三峡杯”优质中熟柑橘优秀奖。加强触网营销,利用直播带货、交通广播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推广力度,预计今年柑橘网上销售额达1300万元,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商务委、三社融合公司等部门,大力发展销售型龙头企业、营销团队、职业经理人等果品营销组织,创新流通业态和农商对接模式,不断完善产销衔接机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开展线上营销和品牌推广,畅通产销信息渠道,扩大市场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6日
(联系人:韦洁敏,联系电话:023-860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