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009315949D/2021-00173
- [ 发文字号 ]
- 渝北民〔2021〕106号
-
- [ 主题分类 ]
- 民政、乡村振兴、救灾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民政局
-
- [ 生成日期 ]
- 2021-07-06
- [ 发布日期 ]
- 2021-07-13
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关于区人大十八届五次会议第262号建议的复函
姚遥代表:
您好,您在重庆市渝北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建设运行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议》(第262号)已收悉。我们很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就办理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根据重庆市渝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渝北区常住人口21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35.9万人,老龄化率16.40%,近年来,渝北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养老服务的相关工作指示批示,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人民群众“老有所养”作为改善民生、使渝北城乡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大事来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养老服务工作落地,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养老、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智慧养老等多项工作在重庆市领先,截至目前,公办养老服务机构1家、敬老院21家、民办养老机构22家、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63个、农村互助养老点63个,养老床位共计6700余张,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区级养老机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的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二、关于建议的落实情况
一是关于选址问题,我区虽然基本实现了城区街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但少数养老服务站在选址中确实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将督促街道限期整改,重新选址,并严格按照《渝北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验收实施方案》(渝北民〔2020〕223号)进行整改落实。同时,区民政局将在部分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周围进行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方便老人进出和休息玩耍。
二是为了确保设施建设一批、运营一批、成熟一批,区民政局研究制定了《渝北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运营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渝北民〔2020〕128号),《渝北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营管理考核细则(试行)》(渝北民〔2020〕167号),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性质定位,明确民政部门、各镇街、各中心、各站任务分工,明确基本服务项目和负面清单,在各中心和站点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居家上门服务和康复理疗、舞蹈书法、合唱团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同时,每年组织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考核,作为相关补贴发放的依据,纳入对镇街的年度工作考核。
三是坚持公益性和社会化相融合,构建起了“区级养老服务机构+街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率先推行“中心带站”联营模式,由镇街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运营辖区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专业化运营。如龙山街道中心带动10站、仙桃街道带动9站、两路街道带动8站等,解决运营难的问题,也充分体现中心公益性。
四是建立集基础涉老数据库、养老设施管理、服务质量监管、养老政策审批为一体的区级智慧养老云平台,接入全区养老设施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信息设备,实时掌握、实时监管养老设施和老年人情况,用信息化手段筑牢养老服务安全防线。鼓励企业加大智能穿戴设备、照护平板、生命体征监测床枕等智慧养老产品和设施投放,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服务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继续依托中心带站的模式,由镇街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运营辖区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规模化、连锁化、集约化、专业化运营,探索老年人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深化服务结构,创新中心和站点的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参与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经验长处,为社区的建设增光添彩,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提出的很好的建议,恳请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区的养老服务事业工作,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随时与我局反馈。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