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450530121M/2025-00138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林业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林业局 
    • [ 生成日期 ]
    • 2025-04-24 
    • [ 发布日期 ]
    • 2025-04-29 

渝北林函〔2025〕29号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26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北林函〔202529

重庆市渝北区林业局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267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函

尊敬的唐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强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等公共绿色空间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建议》(第267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提升公共绿色空间生态文明教育功能的关注与建议。针对提案内容,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具体落实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保护地情况。渝北区有自然保护地三类六个,即:华蓥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南天门森林公园、玉峰山森林公园华蓥山市级森林公园,统景风景名胜区、张关白岩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63.38平方公里,共涉及6个镇。玉峰山森林公园作为首批守护青山志愿服务示范基地,是目前重庆近郊森林覆盖面积最大且植被保存最好的森林公园,被誉为重庆之肺。华蓥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南天门森林公园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游客的目光。统景风景名胜区和张关白岩风景名胜区则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为了市民周末休闲、亲子游的好去处。

(二)城市公园情况。渝北区现有城市公园31个,总面积共计600.16公顷,覆盖9个街道。其中,碧津公园、桃源公园、中央公园等综合公园15个,占地534.22公顷;晚晴园、狮子山公园、渝鲁园等社区公园12个,占地64.52公顷;渝航园、辰心公园、街角运动公园等游园4个,占地1.42公顷。具备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公园6个,城市公园景观水体14个,全部城市公园均免费开放,全年举办文化活动及展览展出50余次,游人达1100余万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增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我局始终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一)多层次推进生态教育。一是利用生态课堂、野外研学开展生态教育。张关水溶洞风景区与学校对接,冬春季开展理论教学,夏秋季组织沉浸式野外实践,激发学生生态保护意识。玉峰山森林公园成立玉峰山客乐得房车营地低碳生活科普基地。二是与大学合作开展生态教育。玉峰山森林公园望炉台·百药香养生植物园与西南大学合作开设中医药教育,将生态文化、中医药种植融入课程体系。是结合各类保护日开展宣传活动。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保护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森林防火等理念,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今年以来我局共发放各类宣传册20000余册、宣传品2000余件;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0余次,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开展现场资源保护、苗木培育、松材线虫除治等知识讲座,受教育人次达1300余人次

(二)进一步完善科普设施。建设生态科普径、主题解说牌、互动装置等。将悦来江湾纳入市级生态长廊规划,依托259种植物和130种鸟类资源,打造自然博物廊道,设置12处动植物科普栏,展示刺桐、花面狸等物种信息,并计划增设互动设施与儿童生态乐园。建立低温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600余种,助力濒危物种恢复。引入太阳能智慧长凳(支持充电、Wi-Fi)、智能分类垃圾桶(满溢报警)等科技设备,提升游客体验。结合河长制工作站,通过鹰眼监控系统对生态资源实行实时管理,年度接待游客量增长显著,公众生态知识知晓率达81.3%,白鹭、中华秋沙鸭等物种种群得到有效恢复。

(三)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继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观赏价值。我区对古树名木进行了调查挂牌,设立科普内容标识牌,实现通过扫码可查看详情。对濒危古树按照一树一策进行复壮,增强其活力。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强化乡愁文化塑造。

三、下一步打算

自然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您的建议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对开展自然教育提出了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我区高度重视,将认真落实市林业局等17个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渝林宣〔20252号)重点任务,强化组织保障、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等措施,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方面推进落实。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优化整合后的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自然教育功能,优先布局自然教育场地。例如,在森林公园增设生态观测点,在社区公园嵌入科普标识系统。

二是发挥现有资源作用。依托现有国有林场管护用房、森林公园管理用房、林区标识标牌开展自然教育。在主要路口、重点地段、交通要道,设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宣传警示牌,发放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料。

三是加强科学监测。在已建67套林火视频系统基础上,再建20套系统、200套智能卡口,并通过无人机,构建人防+技防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实现远程监测和临时观察,实时收集并分析自然资源情况。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将自然教育工作融入到常规林业工作中,让自然教育进社区、进村、进村、入户,做到家喻户晓,为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我区将通过打造一批自然教育特色品牌、建设一批自然教育场所、培养一批自然教育人才、开展一批自然教育活动,培育和传承生态文化,为推动长江流域自然教育特色示范带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贡献力量作出渝北贡献。

此复函已经我局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随时反馈至我局,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我们坚信,随着各项具体举措稳步推进,我区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等公共绿色空间的生态教育功能必将显著提升。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期待与您携手共进,共同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重庆市渝北区林业局

                        2025424

联系人:刘小龙联系电话:18996458555

抄送: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协提案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