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动态要闻

打造微笑校园 筑梦七彩童年 ——渝北区第三实验小学“双减”工作进行时

日期:2021-12-24

编程积木比赛现场

双减”要求,义务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与渝北区第三实验小学(下称“渝北实验三小”)多年来践行的“一切从微笑开始”办学理念完全契合。

渝北实验三小创建于2001年,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秉承“一切从微笑开始”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一所以情商教育为特色的校园,助力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双减”政策颁布后,学校结合实际,从作业减负、课堂提质、师资建设、课后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作业减量转型

学科类书面作业“下架”

为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渝北实验三小多次召开研讨会,探索“双减”下的家庭作业设计与布置,明确作业布置和批阅、检查的各项标准。

根据年段特征及学校办学特色,渝北实验三小要求所有年级均不得布置学科类作业,严禁刷题等书面作业。学科类书面作业也向体质健康类、艺术类、实践体验类、阅读类等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非书面作业进行转变。

针对非书面作业时间学校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时间为每周三、周五下午放学回家至晚上8点前,要求学生每周在家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体质锻炼,时长10分钟以上。

如一年级学生周三家庭作业为一分钟跳短绳,周五自制书签;二年级周三作业是训练篮球绕杆、投筐,周五亲子阅读;六年级周三作业为仰卧起坐,学口风琴,周五学做红烧肉。

同时,严格执行作业公示制度,学校定期检查各班作业,对作业量、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对于优秀的作业及时反馈、展评。

为让家校之间达成共识,学校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为家长解读双减政策、改革风向,系统介绍学校的课程与作业设计,缓解部分家长的教育焦虑。


聚焦师资建设

打造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

“双减”政策作为基础教育的再生之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月初,渝北实验三小的新老师迎来入校一个月的亮相汇报课。试讲、组内研讨、磨课……经过精心准备,24位新老师以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现了青年教师的实力。总结会上,教学部门对各学科进行了简单小结,新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于如何开展好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老师亮相汇报课在渝北实验三小是传统。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让青年教师适应时代的发展,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行家里手,助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对30岁以下教师和教龄5年以下教师设计了三年成长计划,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保证实施。

学习周期共3年,一年为一个阶段。每位新老师入校后,都会收到3张成长记录卡,每张记录卡上记录了每年的成长项目和成长目标,如第一年,学校要求教师听课60节课以上、亮相课合格等;第二年,要实现校级及以上演讲比赛二等奖以上等目标;第三年,则需要实现辅导学生获区级二等奖以上等目标。

除了三年成长计划,近年来,渝北实验三小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立足课堂狠抓日常教学质量,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


丰富课外服务

把多彩童年还给学生

“哇,好神奇,飞起来了”……近日,渝北实验三小操场,科创教育智能模型运动大赛正在举行。操场上空,无人机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快速飞行,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无人机,不时发出感叹。

科创教育智能模型运动大赛正是渝北实验三小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利用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开展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

“双减”以来,学校制定课后延时服务措施,在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的同时,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在渝北实验三小,课后服务分为基础课程和活动课程。每天2个课时用于学生的作业辅导,提优补差;活动课程设置班级活动课和校级特色课两种形式,设置足球、篮球、武术等共13个社团,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学校还以育德为目标开展“微笑天使储蓄银行”德育品牌活动,以自智为目标进行“三生微笑课堂”特色课程构建,以激发创造力和培育个性特长为目标打造悦读悦美读书节、手脑并用科技节,亲子同乐体育节、七彩童年艺术节,以及多元化课辅社团活动,不断丰富渝北实验三小学子的七彩童年。

深耕细作,方得累累硕果。渝北实验三小教育质量名列渝北区前茅,学校男子篮球、女子足球、合唱、器乐、经典诵读、戏剧表演等多次获重庆市冠军或一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