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 11500112450535053D/2024-00126
- [ 发文字号 ]
- 渝北经信函〔2024〕87号
-
- [ 主题分类 ]
- 工业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经济信息委
-
- [ 生成日期 ]
- 2024-05-24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7
重庆市渝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区人大第十九届第四次会议第365号建议的复函
渝北经信函〔2024〕87号
重庆市渝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人大第十九届第四次会议第365号建议的复函
代富文代表:
您在重庆市渝北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渝北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蓬勃发展的建议》(第365号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渝北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一、渝北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渝北区是全市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现有长安汽车、赛力斯等6家整车企业,渝江压铸、南方英特等185家规上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年底,长安汽车、赛力斯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顺利投产,实现新能源整车工厂“零”的突破,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万辆,带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产值1218亿、占全市25.4%。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不可忽视的市场潜力。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构建良好的再制造产业生态。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明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推动制定新能源汽车再制造零部件相关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强化质量认证、实现标识规范化。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再制造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二)鼓励创新发展,释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活力。一是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举办创新论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强化新能源汽车再制造行业间的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促进行业合作。三是鼓励企业创新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三)强化金融扶持力度。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和车企,推动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确保资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高效流通,支持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探索绿色金融政策,结合我区开展普惠金融试点契机,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流向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回收再制造产业。三是布局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如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提高汽车后市场服务的金融化水平,推动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降低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四是鼓励保险公司与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合作,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
(四)探索建立废旧汽车回收体系。由于渝北区在全市产业、区域功能定位以及自身产业布局,当前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配套产业。接下来将结合渝北汽车配套产业布局推进情况,适时引进布局废旧汽车拆解、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项目,完善产业链条,确保废旧汽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降低再制造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上,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24日
(联系人:常馨匀;联系电话:67810277)
抄送:区政府督查室,区人大代工委。
重庆市渝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24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