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 索引号 ]
    • 11500112504310635L/2025-00025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发改〔2025〕43号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发展改革委 
    • [ 生成日期 ]
    • 2025-05-23 
    • [ 发布日期 ]
    • 2025-05-26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275号提案的复函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275号提案的复函


余璐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民间投资支持政策的建议》(第275号)已经转交我委主办,现就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渝北区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区,2024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428.7亿元、占全区固投42.9%,民间投资对投资总量贡献较大,我区始终坚持平等对待不同投资主体,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一)加强项目策划推介。一是组建项目策划专班,成立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等11个项目策划专项工作小组,梳理形成2024年渝北区城市机会清单,共包含50个项目、总投资550亿元。二是加强新机制项目谋划,抢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政策机遇,组织开展全区政策解读培训会5次,初步形成新机制储备项目18个,估算总投资372亿元。三是积极开展项目宣传推介,通过新闻发布会、政企对接会、国家民间投资项目库等方式加强项目宣传,保障民企获取项目信息。

(二)做好项目服务保障。一是全力简化审批流程,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近900个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89.5%,组建帮办代办队伍,实现441项政务服务园区代办。二是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创新产业用地服务,落实“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重大项目用地100%保障。加强项目用工用能、占绿审批、涉轨审批、项目倒渣等建设服务,建立“四个一”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按月调度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卡点难点,推动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5.7%。

(三)积极支持融资贷款。一是强化支持政策兑付,积极落实改制上市财政奖补政策,深入实施企业上市“育苗行动”,发挥3500万元财政专项奖补资金作用,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等小微企业融资,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上市贷”“助企贷”等渝北区特色“政银”合作金融产品,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1.5亿元,累计发放“上市贷”5.75亿元、“助企贷”10.58亿元,惠及企业476户。三是做好企业融资服务,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实现企业走访全覆盖,累计授信9.6亿元。

但受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收益不足、民企参与渠道不多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工业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比不高。

二、建议办理情况

(一)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方面。我区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新机制要求,在项目策划时强调收益平衡,科学合理测算运营收入,如洛碛码头一期项目,政府给予一定建设期补贴,同时由社会投资方负责承担运营风险,实现风险共担。我区将进一步优化风险分担与收益保障机制,通过“保底量”承诺、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收益未达预期原因等方式,由政府承担部分政策风险,降低收益不确定性,实现社会资本合理收益。

(二)加强项目监管考核方面。已出台进一步规范PPP项目管理的办法,制定了建设期和运营期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建立动态调整的考核指标,定期形成项目季度绩效监控报告、年度绩效评价报告,督促社会投资方及时整改到位。我区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推动社会投资方提升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对更好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优化政策环境、项目审批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新机制及其系列配套政策中,关于优先支持民间投资参与、规范特许经营者退出等要求,在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参与的同时,确保基础设施项目质量。同时,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力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服务专员机制,对社会投资项目实现全程跟踪服务,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提高签约项目落地转化率。

(四)鼓励民间投资参与新兴产业、公共服务方面。用好用足“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利好政策,积极支持民企申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专项资金。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申报市级生产性服务业专项资金。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技改专项贷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实现绿色化、数字化转型。通过股权投资、公建民营、政府补贴等方式引入方大集团等优质民营企业投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统景养老服务中心、渝北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民生项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五)营造良好金融氛围方面。重点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落实好尽职免责、无还本续贷、监管评价等政策,推动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丰富信贷产品供给,落实科技金融惠企政策,举办各类银企对接活动,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储备推动一批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此复函已经我委刘淳主任审签。对以上函复若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您联系我单位,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杨均德

联系电话:02367800112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5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