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动态要闻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日期:2021-09-01

根据《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委起草了《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我委于2021年9月2日-10月8日在我委官网上公开征集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渝北区双龙大道153号105室(邮编:401120)。

2.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邮箱:850882533@qq.com。

3.通过电话反馈方式反馈至:023-67816933。


附件:1.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2.关于《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9月1日




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〇二一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

一、发展基础- 1 -

)发展基础- 1 -

(二)面临形势- 5 -

(三)存在问题- 6 -

二、总体思路- 7 -

(一)指导思想- 7 -

(二)基本原则- 8 -

)发展目标- 9 -

、主要任务- 11 -

绿色发展,调整能源供给结构- 11 -

(二)高效发展,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14 -

(三)开放发展,推进能源协同创新- 19 -

(四)优化发展,建立智慧能源系统- 20 -

(五)融合发展,完善城乡能源设施- 22 -

(六)低碳发展,转变能源消费方式- 23 -

、保障措施- 24 -

(一)抓好规划组织实施- 24 -

(二)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25 -

(三)完善能源政策体系- 26 -

(四)加强能源项目管理- 26 -

(五)强化能源安全保障- 27 -

)加强宣传引导- 27 -

五、环境社会影响分析- 28 -

(一)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28 -

(二)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 28 -

(三)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成效- 30 -



前言

能源关系着国计民生,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渝北区围绕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的发展定位为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加强政策引导,集聚要素资源,优化能源布局,加快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升级,实现渝北区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编制《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渝北区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任务,满足渝北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基础

)发展基础

1.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平稳

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保持平稳。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复合增长率8.16%;天然气年均复合增长率3.90%;油品(成品油)年均复合增长率2.35%,其余能源消费有所下降。

2.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清洁能源比重不断上升电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天然气消费总量占全区总能源消费的比重从2015年的19.61%提升到2020年的19.77%。电力消费总量占全区总能源消费的比重从2015年的22.89%提升到2020年的26.7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从2015年的45.70%下降为2020年的34.25%,第三产业用电比重2015年的35.53%上升到2020年的43.85%

3.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监督管理等措施,综合能耗水平不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202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70%,超额完成节能目标。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较2015年下降16.59%

4.能源设施承载能力快速提升

十三五”期间,渝北区加强了电力、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升。

电力方面,“十三五”期间,新增变电站10座,新增变电容量330万千伏安;扩建变电站8座,新增变电容量66.8万千伏安电网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网架结构不断完善。到2020年末,全区变电站达到55座,变电容量1519.22万千伏安满足渝北区各类用户用电需求

天然气方面,“十三五”期间,新增1座配气站,新增1座加油加气站,新增天然气管网75.58公里。2019年末,渝北区境内已经形成多气源多通道供气格局同时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建设相国寺储气库,可满足渝北区应急气量的需求,满足渝北区内各类用户应急要求。

油品(成品油)方面,“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全区成品油管网、加油站布局,全区新增加油站3座。

5.城乡居民生活用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建及改造10千伏电网线路,城市电网升级改造同步推进,完成部分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全区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02%,超过国家202099.8%的目标;全区人均生活用电量比2015年增长7.55%。全区城燃气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6.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序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区有序发展以水电、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2018年开工建设了重庆市洛碛垃圾焚烧发电站,装机总容量9万千瓦。2019年开工建设了碑口水库,装机总容量1.26万千瓦。

(二)面临形势

从全球层面看,全球能源正向高效、清洁、多元的方向加速转型,主要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快了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能源体系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驱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导致世界能源体系面临着能源需求增加和碳排放量降低的双重挑战。

从全国层面看,新冠疫情之后大规模经济布局调整,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为能源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空间。但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凸显。清洁能源大规模推广的难度还比较大。同时,“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期,能源结构调整面临更大挑战。

从全市层面看,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深入,“川渝能源一体化”正加快推进,将为全市能源发展带来新动力,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供给布局、完善能源输配体系、健全能源市场体系、构建能源保障体系,将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全市能源资源有限,对外依存度较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矛盾日趋突出。

区层面看,十四五时期,是渝北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的关键期,全区能源发展从扩张保供转到提质增效,统筹供应侧、消费侧和储能协调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机遇。目前全区仍然面临电源结构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大的挑战同时,渝北区作为重庆市中心城区,随着人口、产业的集聚,对能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对能源的供给及提质增效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三)存在问题

1.绿色低碳能源供给缺乏

当前,渝北乃至重庆用电需求大部分地以本地火电为主、清洁能源为辅;用气需求主要是区外输入供给,调配气源难度比较大,供给需求难以保障,且天然气消费比重仍偏低。风电、水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偏低,绿色低碳能源供给缺乏。同时风电、光电虽有潜力,但间歇性、波动性较强,大规模集中并网、储能能力、供电稳定性等都面临较大挑战。

2.基础设施体系仍存在短板

目前油气管网密度偏低,储气调峰水平落后。电网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茨竹、大盛等镇部分村仍未修建天然气管道,农村天然气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农村电网对强雨、风暴、冰雹等自然风险抵抗能力差,电网改造率有待提升。

3.能源供应季节性矛盾较突出

近十年来,由于天然气市场开发速度较快,有的地区需求超计划增长多,造成资源供应一时紧张。输气系统配套工程与天然气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滞后,储气库的调峰设施尚在建设之中市场调节平衡能力比较差。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结合渝北区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的战略定位,积极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能源支撑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着力解决能源发展薄弱环节,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增强能源发展动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实现能源利用方式由粗放低效转向精准高效。通过科技创新导向,实现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融合发展。

2.坚持协调发展,构建能源供应体系

突出能源基础性、保障性、先导性地位,根据渝北及全市经济发展要求,适度超前超量安排能源生产,做好能源保障。科学引导调控能源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推动建立合理的能源资源供应体系。

3.坚持提高效能,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落实和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能源的合理需求。通过科学引导能源合理消费,调控能源需求总量。

4.坚持开放发展,多元能源供应互补

加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输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动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增强电力保障能力。积极利用区内外各种能源资源,建立多渠道共同保障、互为补充的能源供应体系。

5.坚持共享发展,提高普遍服务水平

统筹能源需求和供应、总量和结构、能源点建设和配套网络布局等各方面关系。把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能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城乡用能基础设施和能源普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推进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和消除能源供应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6.坚持绿色发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严守能源建设的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立新项目与污染排放、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的机制。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平衡。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渝北区将以能源供应保障、能源消费提升、能源体制改革、能源技术创新为导向,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为核心,努力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系统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努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区,以及全国有代表性的能源协同创新发展先行区、智慧能源示范区。

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下:

——2025年,全区能耗强度(即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4%

——电源总装机达到14.13万千瓦左右,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19亿千瓦时;全社会用气量达到8.4亿立方米,城镇居民天然气覆盖率达到99%;成品油输入量达到150万吨。

——电力总变电容量达到2035.28万千伏安,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全面建成大都市一流坚强智能电网。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4%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21%以上。

展望2035年,渝北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本建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电、油、气多种能源输送高效畅通,能源储备和调峰设施完善,多能互补、外通内畅、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储运网络基本构建完成。建设完成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成一批太阳能、生物质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40%左右。

、主要任务

绿色发展,调整能源供给结构

围绕绿色发展原则,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渝北区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化无煤区建设,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适度发展光伏发电,促进清洁能源全方位

1.深化无煤区建设

全面强化煤炭消费管控,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无煤区”内销售煤炭。对在区内运输、经营销售煤炭的,依法予以严处。推进区内现有燃煤设施监督及淘汰工作督促和劝导区内燃煤用户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2.稳步发展生物质能

加大对渝北区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有机物废水及其他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清洁化利用,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替代燃煤,使生物质能源利用规模进一步提高。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造“畜禽-粪便-沼气-作物”“作物--畜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物质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鼓励利用城市垃圾发电项目。培育生物质能龙头企业,支持生物质能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兼并与重组,形成大中小生物质能企业和原料收购中介紧密结合、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支持生物质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优化生产工艺,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积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2025年,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9万千瓦。

3.因地制宜发展水电

充分利用渝北区北部地势落差较大的地理因素,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合理规划,加快龙头水电站建设,推进现状电站整改。到2025年,新建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26万千瓦,全区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61万千瓦。

4.适度发展光伏发电

利用渝北区部分高海拔地区光照足等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鼓励新建园区和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现有园区开展光伏发电。鼓励公建单位、大型商场(市场)等屋面建设光伏、光热发电项目。适度发展村级和户用光伏发电,将阳光变现钱,帮助村集体和贫困户实现稳定收益

5.全力构建能源全产业链

坚持系统优化,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构建多能互补、高效协调的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实施传统能源与光伏发电、生物质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通过热电联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提供高效智能的能源供应和相关增值服务,实施能源需求侧管理,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施供能系统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加强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推动氢能产业链条发展,探索培育“氢燃料电池电堆及辅助系统生产+氢能源动力系统集成+供氢设备生产+加氢站建设+加氢运营服务”为一体的氢能产业

(二)高效发展,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1.提升油气储备能力

针对江北机场飞机用油、车辆用油用气、生活用气激增,天然气、成品油是渝北区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能源品种,天然气、成品油储备设施建设保障渝北区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务。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开拓内外能源供应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生产供应基地和储备设施。

利用四川盆地天然气产能基地丰富天然气资源,积极融入西南地区百亿级初期调峰基地打造建设大型天然气储备基地,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加强成品油储备设施的维护与建设,重点保障机场用油储备能力,并在周边地区建设一批商业石油储运项目。加快天然气供应企业、销售企业应急储备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

2.完善电网输配设施

按照建设“可靠、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城市电网的目标,加快外来电送入通道和城市电网建设,进一步完善500kV主网架结构,优化局部片区220kV电网结构,加快完善配电网,促进各层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供电可靠性;推进智能电网试点建设,积极接纳各类分布式电源,适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发展需要。2021-2025年,拟新建及扩建变电站17座,新增总容量为516.06万千伏安。到2025年,全区变电站达到72座,变电容量达到2035.28万千伏安。

将疆电作为弥补“十四五”重庆丰枯期电力缺口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大力协助“疆电入渝”合作,保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的建设,早日实现双极投运,送电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3.完善天然气输配网络

按照“多气源、多主体、一张网、互连互通、功能互补”的总体目标,完善以卧渝线、卧旱线等主干线连通形成的骨干管网,形成上游多气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一张网”高效输配、下游市场化竞争的天然气市场体系。

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优化高压、次高压管网布局,提高中压管网覆盖水平,加快推进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管道燃气改造,加强渝北区新开发区域的天然气管网的修建,推进偏远农村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建设完成悦来创艺城片区的管网铺设。力争到2025年,新建配气站1处,新建天然气次高压燃气管道4.8km,新建中压燃气管道10km;新建其他各类燃气输送管道236km;推动天然气管网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居民管道天然气用户数约达110万户,力争2025年乡镇燃气普及达到85%

对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监管,强化对第三方公平准入、管输费用及成本监管,探索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分离销售业务与管输业务改革

4.强化燃油输配设施

加快推进中国航油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形成管道运输、陆路运输为一体的成品油供应保障运输体系,成品油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够满足渝北区生产生活及机场燃油的需要

加油站布局更加优化。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加油站布局,优先保障新增道路沿线及主城区居民加油不便地段等供应薄弱环节的加油站建设。网点设置趋于合理,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形成既能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成品油零售体系。推进农村加油站建设,解决农村车辆、建设项目、乡村旅游等用油需求,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油安全。引导成品油经营企业加快建立企业储备,提高成品油市场应急保障能力。到2025年,加油站达到50座。

5.加快发展LNG产业

建立健全LNG的价格机制,重点推进LNG储运项目的建设,建设LNG储罐用于液化气储存,建立LNG安全运输机制。积极推进LNG车辆(船舶)在交通领域的推进应用,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未来市场需求、气源情况等,有序推进LNG站点的规划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在村镇集中区布局建设LNG储罐,通过LNG转换天然气等供气方式,满足村镇用气需要。

6.推进现代化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升级

规划建设集LNG、加油、加氢、充电及光伏的五合一”一体化综合能源站,综合建设布局加油机、LNG加液机、充电桩、加氢机以及屋顶光伏照明。为区域内LNG汽车、加油车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提供全方位的能源服务,填补渝北区综合能源供应市场空白。

(三)开放发展,推进能源协同创新

1.推动“一区两群”能源领域合作

加强与位于“主城都市区”中的长寿区、北碚区、巴南区等周边区域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等跨区域项目建设,共建共享电网、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促进能源供给互连互通,推动“一区两群”能源领域合作。

2.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按照“川渝电网加强、川电送渝增量”、四川水电“优先就地就近消纳”的原则,科学谋划川渝电网和电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风光水多能互补开发共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力保障西南地区百亿级初期调峰基地项目建设,加快LNG应急储备共享互保,建立完善能源应急保供联动机制,构建多层级、多能源品种的能源协同体系,加快推进“川渝能源一体化”,打造川渝能源合作示范区。

3.深化与中央大型能源企业合作

深化“央地共建”能源项目模式,继续加强与中央大型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已签署合作协议的落实,争取更多央企实施的国家能源战略项目落户渝北区,进一步推进区内能源企业与中央大型能源企业间的合作。

4.深化能源国际合作

围绕“一带一路”,加快推进能源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支持区内能源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开发和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建设能源化工项目,促进能源国际合作向更高更广泛领域拓展。

(四)优化发展,建立智慧能源系统

1.打造安全高效智能化的智能电网

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目标,先进电网技术为支撑,建设渝北区配电自动化系统,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性,有效保证双电源用户、保电用户等重要用户的供电,缩小事故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推进“网上电网”建设,打造全息数据、全景导航、全程在线的智能可视化电网平台,推进电网业务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全面支撑网上规划电网、网上建设电网、网上运营电网。探索智能电网运营商业新模式,建立清洁、安全、便捷、有序的互动用电平台,适应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等多元化接入需求。至2025年,全面建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大都市一流坚强智能电网。

2.优化构建能源互联网

依托重庆市作为全国首批5G规模组网和应用示范城市的优势,结合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推动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加强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推进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有效对接电力管网、油气管网、热力管网和其他能源网络,促进多种类型能流网络互联互通和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整合优化系统供应、需求、传输等各个方面主体,实现多模块协调的关键手段。利用云端大数据存储分析技术,该技术可将系统内部各个模块的数据进行整合、修改、上传与存储,供系统优化分析采用。优化市场化交易平台,该平台将整合区域内能源并参与到市场中进行交易,为不同主体制定合理优化的交易方案。

3.推进多能互补集成系统

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向区内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太阳能、水能、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推进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实施供能系统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加强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健全容量电价和调峰补偿机制合理疏导应急备用及调峰电源建设成本

(五)融合发展,完善城乡能源设施

1.改造提升城乡配电网

启动弃管小区以及老旧居民小区电力设施改造、低电压整治工程,完善居民用能基础设施。全面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110千伏及以下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全面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优化城镇配电网网架结构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

2.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支持城市供气管网向临近的场镇、农村社区等区域延伸覆盖,为具备条件的村镇提供集中供气。提高太阳能热利用普及率,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严格控制煤炭散烧,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替代。鼓励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将附近乡镇生活垃圾纳入焚烧处理范围。推进节能及绿色农房建设,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农房节能及绿色化改造,因地制宜采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空气热能、浅层地热能等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提升农村能源利用的清洁化水平。鼓励使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推广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能源,鼓励农村居民使用高效节能电器。

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超前建设公用充电设施、优先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专用充电设施建设、切实推动自用充电设施建设,确保电动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加快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充电设施建设,完善居民小区充电桩建设,力争2025年建成充电桩10000个,充电桩覆盖渝北区全部街道及乡镇。将渝北区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区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示范区”。

(六)低碳发展,转变能源消费方式

1.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深化渝北区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支持重点行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依法依规有序退出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

2.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和水运,加快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交通枢纽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深化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提高出行信息服务能力。统筹油、电、气等多种交通能源供给,鼓励交通领域“气代油”积极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全面提升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3.树立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

继续完善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体系。适应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发展,引导消费者购买各类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推广绿色照明和节能高效产品。加大企业余热利用,以及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应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增强公众参与程度,扩大信息公开范围,使全体公民在普遍享有现代能源服务的同时,保障公众知情权。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制度。

、保障措施

(一)抓好规划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能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推进、各级政府和能源企业细化落实的工作机制,渝北区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将本规划重点内容与市级五年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能源规划积极衔接,牵头协调渝北区有关单位共同推进落实本规划;区经济信息部门结合本规划负责电力、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日常运行调度管理;区商务委负责成品油流通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部门根据本规划预控和保护有关能源建设用地及管线路由,积极落实能源项目用地需求;区生态环境部门根据本规划加强能源建设和生产环保监管,做好能源发展环境总量指标平衡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结合本规划配合制定相关专项规划、方案和政策,负责本部门行业)相关能源工作的落实;有关能源企业应依据本规划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相关规定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坚持放管结合,建立高效透明的能源规划实施监管体系,重点监管规划发展目标、改革措施和重大项目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二)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和完善能源监管,积极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为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在电力领域,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加强电力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提高电力安全可靠水平。在天然气领域,按照“厂网分离、网销分离”原则,推动“产运销”一体化企业成立独立管道运输企业;完善天然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逐步推动市域骨干管网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加快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天然气可中断价格、调峰价格及峰谷价差,鼓励大用户与供气企业签订量价相对稳定的长期协议,逐步建立调峰用气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天然气输配体系,促进天然气供给互联互通,构建与周边省市、区县互联互通的天然气通道,推动天然气输入输出多元化、多极化,优化天然气供给应急储备机制,实现开放格局下的能源安全。在油气领域,要以放宽油气开发市场准入、油气管道运营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推动配套措施出台实施,规范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

(三)完善能源政策体系

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制定的各项能源政策和规划,有效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和投资引导作用,积极利用好国家有关能源发展的激励政策,综合运用投资、财政、税收、土地、价格、信贷等经济政策手段,引导和规范能源利用和开发行为。积极申报中央和市级预算内和专项建设基金,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能源科技创新专项发展基金。拓宽能源行业投融资渠道,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上网电价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支持PPP模式在能源领域推广应用,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在城乡电网、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等能源项目领域的发行力度,拓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加大对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充电站等的用地政策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能源发展用地。

(四)加强能源项目管理

加强行业准入管理,严格按照禁投清单,对列入淘汰名录的高污染、高耗能生产工艺和设施,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重庆市和渝北区产业政策,依法予以淘汰,不能办理相关手续。突出重大能源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对重大能源建设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推进条件成熟的项目开工建设,尽快形成产能,加快开展策划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中期评估,按规定程序适时进行中期调整。强化项目推进。加强能源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和政策协调。加大项目建设的土地、环境等要素保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政策处理等问题。进一步完善能源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协调、督导和服务。

(五)强化能源安全保障

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能源发展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能源安全运行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标准,提高能源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加强对能源需求和供应信息的跟踪监控,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对电力设施、油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的保护,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能源应急管理,制定和完善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基础设施保护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执法,严肃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宣传引导

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开展节能降碳知识普及,加强节能培训和节能宣传,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和企业参与节能降碳行动,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鼓励私人充电桩建设。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提高社会大众对能源规划实施、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认知、支持和参与。

五、环境社会影响分析

(一)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推动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改善。“十四五”期间,渝北区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全市能源建设项目以能源通道、储存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为主。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渝北区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化无煤区建设,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适度发展光伏发电,促进清洁能源全方位化。不断加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输送和储备设施建设,扩大建设充电桩,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建立多渠道共同保障、互为补充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结构更优化,能源利用更清洁。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21%以上,全区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4%以上。

(二)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能源开发利用、生产转化、运输储存、通道建设等过程,预防和减少不良环境影响。

强化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水电站、生物质发电站等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项目区设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生活垃圾依托渝北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推动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推动工业余热余气余压和废渣资源二次利用。推广建设综合能源供给站,减少土地占用。

强化能源生产转化中的环境保护。加强能源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推动落实电力企业等排污主体的环境责任,增强自主减排动力。

强化能源通道建设和储存设施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要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加大隐患整治力度,提高管道安全运行水平,防止发生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避免天然气等危化品运输突发事故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优化油气管网布局,推动油气资源清洁开发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优化全区电网结构、探索多元能源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化生产利用。继续完善存储设施,严格按照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布局选址,按照安全标准设计建造,做好消防、绿化、防渗、防溢、防泄、防尘集尘、截污治污等措施。

完善能源行业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能源企业的节能环保责任和义务,严守生态红线。实行企业自主监管、政府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同步运行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及保障体系,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三)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成效

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产业体系为核心,通过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预期2025年全区能源行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更好控制,能源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能源生产更加清洁,资源利用效率更加高效,能源通道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初步测算,到2025年,渝北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折合120万吨标准煤以上,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约37万吨,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附件2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能源关系国计民生,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产业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是渝北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编制该规划对拉动渝北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委起草了《渝北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过程

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我委及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前期研究,于20206月形成规划编制大纲。在前期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基础上,结合专家顾问团队的指导,于202011月形成规划文本初稿。202011-202110月期间,多次征求区级各部门、区属各国有公司及有关重点行业企业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广泛收集并充分研究吸纳各方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后,现再次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二、编制依据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接《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主城区电力系统规划发展目标部分》、《重庆渝西天然气输气管网规划》、《渝北区小水电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工作方案》编制情况,结合渝北区实际,编制本规划。

三、主要内容

《规划(征求意见稿)》共5章。第一章阐明了发展基础,包括发展基本情况、面临形势、存在问题;第二章明确了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章明确了主要任务;第四章明确了规划实施保障;第五章为环境社会影响分析。其中,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

(一)绿色发展,调整能源供给结构

围绕绿色发展原则,把发展清洁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化无煤区建设,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适度发展光伏发电,促进清洁能源全方位发展。

(二)高效发展,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提升油气储备能力,建设“可靠、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城市电网,形成上游多气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一张网”高效输配、下游市场化竞争的天然气市场体系,强化燃油输配设施建设。

(三)开放发展,推进能源协同创新

推动“一区两群”能源领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中央大型能源企业合作,促进能源国际合作。

(四)优化发展,建立智慧能源系统

打造安全高效智能化的智能电网,推动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

(五)融合发展,完善城乡能源设施

改造提升城乡配电网,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六)低碳发展,转变能源消费方式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树立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