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动态要闻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事务中心: 以“信息化+自处置”管理模式 做好城市管理的“第一前哨”

日期:2021-09-16

 信息采集员排查人行道地砖松动情况  本报记者 张泽美 摄

井盖移位、地砖松动、道路破损……记者日前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事务中心获悉,该中心探索推出“信息化+自处置”管理模式,确保城市“疾病”早发现、早修补,高效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据了解,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事务中心对城区81.72平方公里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普查。针对城市道路多,建成区面积广等特点,该中心根据城区11街道126个社区4330个单元网格的分布情况,建立3个片区管理工作站,划分信息采集监督员责任网格,巡查报送城市管理问题。

这些信息员就是城市管理中的“第一前哨”,徒步在城市的“边边角角”专门“找茬”。“我主要负责的是空港新城片区城市问题的巡查采集,这里是新建设的片区,市政设施管理更为复杂。”回兴片区管理站信息采集员郭静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信息员,自己走路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就是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问题。记者看到,她在街上巡查的过程中,两只眼睛时刻都没闲着,天上地下都要扫看一遍,比如,工地施工围挡是否规范,附近路灯是否脱落,各类井盖是否完好,各类箱门是否关闭,路面是否平整等问题都需要关注。

当郭静走到春华大道某炭烧门市前,她突然停住脚步——这里路面的砖头松动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路面破损现象,而且正好在门市前面,如果不及时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郭静立即拿出手机将案件通过城管通APP上报,先拍一张远景,确定问题的大致位置;再拍一张近景突出问题,随后编写一段问题描述:“渝北区春华大道某炭烧门市前人行道地砖松动。”随后,她将其上传到数字城管系统。

平台受理员接收到郭静上报的案件后,对该案件进行了受理、立案,派遣到仙桃环卫所,仙桃环卫所通过数字城管系统中的详细地理位置、图片到现场进行核实,并在30分钟内完成了处理。

像郭静这样的信息采集监督员,我区共有46名,她们身上还配备有简易的处置工具,巡查时不仅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对小问题还要自行处置。比如,未关闭的各类箱门、乱张贴的宣传广告、体量较小的暴露垃圾等。通过自行处置,有效减少处置单位的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

据了解,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事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实行自行处置,给信息员配备了反光背心、挎包、手套、垃圾带、夹子、胶布等工具。本着“消除小隐患,防止大事故的”目的,今年以来,中心信息员自行处置案件3万余件,其中小安全隐患1000余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